乌龟是如何成为科学家们的“噩梦”的?堪称进化论的终极BUG( 二 )
同时乌龟也是植物种子的传播者 , 马达加斯加岛的猴面包树因为乌龟的减少出现了物种的数量的衰退 。 还有更多需要乌龟作为物种繁衍的传播者的植物 , 会因为乌龟的消失造成物种的衰落 , 物种多样性也由此减少 。
此外 , 以乌龟为食的动物也会引起巨大的衰减 , 尤其是鸟类数量的减少对生态环境造成的伤害是无法弥补的 。
很多温血鸟类的捕食对象是是各种龟类 , 乌龟的生存习惯足以维持大量的物种数量 。 可以说 , 没有任何物种可以替代乌龟的地位 。
进化论的终极BUG
乌龟在进化中像是跳出了正常的演变规律一样 , 达尔文进化论中所有关于进化的论点和研究对于乌龟来说并不适用 。
“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这一观点贯穿了物种进化的所有依据 。 但乌龟仿佛脱离了进化的轨道 , 这一点在乌龟的行动速度上有明显的体现 。
就像猎豹和羚羊一样 , 捕食者需要进化发达的肌肉和灵活的骨骼配合飞快的奔跑速度 , 为了生存去追逐猎物 。 而羚羊呢 , 同样要进化出躲避猎豹的本领 , 来逃脱被捕食的威胁 。
按理来说 , 像乌龟这样弱小的物种在进化时应该提高速度 , 如同兔子、田鼠一样拥有灵活又迅速地行动方式 , 经过上亿年的进化演变 , 乌龟却成为了动物界最慢的生物之一 , 这不就是进化论的BUG吗?
同样神奇的还有乌龟的寿命 , 龟类是杂食性动物 , 像蛇类一样在一次进食后可以支撑长时间的能量消耗 , 而且它的行动缓慢 , 所消耗的能量也十分慢 , 所以新陈代谢的速率也变慢 。
作为变温动物不需要能量来维持自身的温度 , 随着环境的变化保持体温 , 这样的生存方式造就了乌龟的长寿 。
在自然界中 , 一类物种除了生存外最重要的一点就是繁殖 , 乌龟是卵生动物 , 但它们的性别居然由温度控制 。
这颠覆了生物学家对染色体控制性别的认知 , 巢穴温度在大约25摄氏度孵化出来的为雄龟 , 而到了28摄氏度左右孵化出来的就位雌龟 , 这是乌龟独有的繁殖方式 。
另外 , 龟壳也是龟类独有的生理特征 , 长达2亿年的进化 , 龟类始终被背着这个坚硬的保护壳 , 除了龟鳖目生物外 , 没有任何物种进化出了这样的生理构造 。
背壳作为乌龟骨骼构造的一部分 , 却紧紧与皮肤组织相连 。 与蜗牛的背壳不同 , 乌龟的背壳与全身所有骨骼连接在一起 , 一同发育 , 而蜗牛则是软体动物 , 背壳只起到一个保护作用 , 并没有与其他组织相连 。
最令生物学家头痛的BUG其实是乌龟的物种起源问题 , 由于发现的化石数量不足以得到确切的研究成果 , 关于龟类祖先的研究和探索成了科学家们的“噩梦” 。
科学家们的“噩梦”
生物学家们所谓的“噩梦”就是无法得到论证的龟类物种起源问题 。
2.6亿年前的二叠纪 , 存在着一种名为西伯利亚杯龙的恐龙 , 它就是龟类的远祖 , 它们与龟类一样没有牙齿 , 有着厚厚的坚硬的装甲皮层 , 性情温和不喜冲突 , 甚至在受到惊吓时像乌龟一样喜欢躲避 。 不过西伯利亚杯龙的体型过于庞大 , 在躲避时也会对其他物种造成伤害 。
之后又演化出了更早的龟类—半甲齿龟 , 生物学家们推测这类龟是水生爬行动物 , 以现代乌龟腹背均有壳不同 , 它们在腹部长出了坚硬的龟壳 , 反而背部无壳 。
而且现代龟类在发育过程中先长出腹部的壳板再长出背壳 , 据推测半甲齿龟的腹壳就是龟类前期发育出的底板 。
半甲齿龟化石的出现将龟壳进化的“肋骨起源说”这一猜想得到了证实 , 龟壳是由肋骨和脊椎骨骼发育来的 , 而且根据现代龟类的发育观察到背壳的发育过程就是从肋骨向两侧延展生长的 。 化石和对现代龟类胚胎的观察 , 都论证了“肋骨起源说” 。
据研究表明 , 距今约2亿年前出现的龟类名为原颚龟 , 也称三叠龟 , 是龟鳖类的共同祖先 , 还是西伯利亚杯龙的直系后代 。
外貌形态与现代的龟类大致相同 。 原颚龟已经演化出了坚硬的龟壳并带有刺 , 但无法像现代龟类一样可以将头部自由的在壳内伸缩 , 除这一点外与目前的龟类无太大差别 。
在半甲齿龟之前还有一种龟类也作为现代龟类的祖先出现 , 它是目前发现的最古老的龟类 , 祖龟 。 但是发现的化石都已经几乎真的变成了石头 , 甚至已经残缺不堪 。 生物学界对龟类起源的研究再次出现断层 。
但有另外一部分科学家认为 , 生活于二叠纪的正南龟才是龟类的直系祖先 。 根据正南龟的化石发现 , 肋骨的形状都很宽与两侧的肋骨接触 , 这种类似壳状的骨骼发育状态 , 正好就是龟类在进化中开始变异出龟壳的标志 。
推荐阅读
- 本是拜把兄弟,大哥垂涎弟媳美色设计杀害弟弟,后与弟媳生10娃?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真的存在“布罗肯幽灵”吗?那个隐藏在云雾中的巨人,到底是谁?
- 重大成就!我国首颗陆地探测卫星升空,印度人惊叹:真是不可思议
- 三岁时被拐卖,三十一年后再聚首,他已是公司老总!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古人类如何对抗饥饿
- 11分钟,10分7板1帽,你很强没错,但真没人尊重,还是请求交易吧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