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有性繁殖可能是生物学上最困难的谜团之一 。
从生物进化的角度看 , 有性繁殖对于生物体本身似乎并不是一件什么好事:它需要两个生物个体共同努力 , 每个个体只能传递他们基因组的一部分给后代 。 与无性繁殖相比 , 性不仅效率低下 , 而且个体带来了能量负担 。 对于雄性来说 , 他们要花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去寻找和讨好配偶 , 或为求偶而战 , 弄得伤痕累累乃至有生命危险;对于雌性来说 , 有性繁殖的结果使她们的基因只能有一半传给下一代 , 而来自雄性的另一半未必就很优秀 。
无性繁殖 , 或自我克隆 , 就没有这些缺点 。 克隆可以在任何地方和任何时间进行 , 后代可以获得个体基因的全部补充 。
然而在自然界中无性繁殖却是例外 , 而不是常态 。 在植物界 , 只有不到1%的物种是无性繁殖 。 在动物界 , 每千种已知物种中只有一种是无性动物 。
几个世纪以来 , 生物学家一直在思考这个明显的悖论 。
1932年 , 遗传学家赫尔曼·穆勒(HermannMuler)通过研究辐射诱发突变的工作获得诺贝尔奖 。 他的观点是有性繁殖才能提高族群基因的变异性 , 形成更加适应环境的新物种 , 使子代具有适应生存环境和抵抗各种寄生物侵袭的能力 , 这也是传统进化理论的观点 。
但是 , 生物多样性的理由并不能解释单细胞生物为什么进化出性别 , 因为有性生殖的益处往往真正体现在后代身上 , 性及其相关的性冲动细胞和生理过程是如何影响个体 , 是一个长期存在的谜题 。
作为地球历史几亿年的自然选择的结果 , 有性生殖能保留下来 , 自然有其存在的合理性 。 科学家推测:性活动是生物体为了生存更长的时间而可能在其他生理活动(如变大或增强免疫系统)之间采取的权衡 。
例如 , 许多果蝇生殖试验都表明交配有益于增长寿命 , 交配的雌性比没有交配的雌性寿命长 。
生物学研究员艾米沃辛顿观察到 , 与处女果蝇相比 , 交配雌性表现出更强的存活率和更强的免疫反应 。 沃辛顿怀疑一种叫做前列腺素的激素 , 在这方面起着很大的作用 。 它们对卵子的发育很重要 , 也有助于调节免疫系统 。 在性活动过程中 , 雌性可以使用它们从雄性那里获得的前列腺素来增加它们的生殖成功和生存几率 。
前列腺素并非果蝇之类的昆虫独有 , 它存在于各种动物体中 。 因此 , 接受射精可以增强个体的免疫系统 , 无论这个人\"是昆虫、哺乳动物还是蜥蜴\" 。
【无性繁殖|为什么要有性h?无性繁殖不香吗?生物学悬案之一】2018年 , 俄亥俄州立大学韦克斯纳医学中心精神病学和神经科学教授莉娅·皮特和她的同事发现 , 雄性大鼠在做爱后大脑的免疫力得到了增强 , 这可能意味着性活动有助于保护它们免受细菌和病毒感染 , 性活动也可能改善它们的大脑 。 另外 , 其他科学家也发现 , 小鼠在交配后的某些认知测试中表现更好 , 定期交配可以减缓与年龄相关的大脑功能下降 。
但是研究性活动是否同样作用于人体是困难的 , 此类研究在技术上往往难以做到 , 而且其结论很容易被误解 , 从而产生不良的文化或社会后果 。 人类的文化信仰规定哪些种类的性活动是\"正常\"或者\"不正常\" , 这种文化信仰和对性的看法也影响着我们如何去研究和解释其他生物体 。
例如 , 一些包括人类在内的动物都表现出同性性行为 , 但是大量围绕同性性行为的科学研究立足于毫无根据的假设 。 本质上 , 进行性行为是代价高昂的 , 因此同性性行为必须提供一些足够强大的证据来证明 , 自然选择为何产生并保留了这种行为 , 例如促进免疫力增强或个体更强大!
甚至如果性行为的成本足够低 , 但是获得的益处足够高 , 那么个体为何还要寻找另一半呢?个体为了活得更长 , 完全可以通过其他方式完成 。 当然这种假设可能尚未被探索 。
随着科学家不断的对性活动如何影响不同生物体进行的研究 , 科学家发现性可以产生无数的积极影响 , 人类正慢慢地走出性偏见 。
推荐阅读
- 老虎作为“百兽之王”,凶猛威武,为何交配时间却不超过1分钟?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