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 福音!新临床案例显示干细胞移植脑瘫患者疗法可取


核酸检测 福音!新临床案例显示干细胞移植脑瘫患者疗法可取
文章图片

核酸检测 福音!新临床案例显示干细胞移植脑瘫患者疗法可取
文章图片

现代医学的进步降低新生儿死亡率的同时增加了脑瘫患儿的发病率 。 脑瘫是导致儿童身体残 疾的重要疾患 , 给家庭、社会带来沉重负担 。
传统疗法在临床上对脑瘫患儿主要采用药物、手术、康复治疗及高压氧等治疗手段 , 但这些治疗对脑瘫患儿疗效不稳定 , 更多是一种支持性治疗 , 尤其对一些重症患儿疗效不佳 。
近年来 , 干细胞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潜在作用受到广泛关注 , 干细胞疗法在治疗脑瘫的临床试验上表现出积极的结果 。
目前 , 干细胞疗法除应用于皮肤组织缺损、骨关节炎、糖尿病等疾病治疗外 , 有动物疾病模型实验也证实其在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方面的可行性 , 且在临床试验上也有案例报道证实其疗效 。
干细胞治疗脑瘫可能的机制目前 , 干细胞治疗脑瘫的机制虽然还不能完全明确 , 但有动物实验和临床试验研究证实它具有促进神经恢复和神经保护作用的特性 , 并可能通过以下直接或间接的作用机制来治疗脑瘫 。
直接作用:直接作用是指脑瘫发生后 , 受损的脑组织会释放出多种生物活性因子 , 在“归巢”机制的作用下 , 引导移植入患儿体内的干细胞容易穿过已受损的血脑屏障迁移至脑损伤区域而产生作用 。 干细胞到达受损组织处后 , 在受损组织的特定微环境诱导下 , 通过增殖分化发育为相应组织类型的功能细胞 , 使各个脑区的神经网络结构连接增加 , 从而改善脑瘫患儿的功能结局 。
间接作用:间接作用是指当干细胞移植到患儿体内后可旁分泌各种生长因子来修复受损脑组织和营造良好的恢复微环境 , 如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能促进损伤部位的血管再生 , 稳定损伤部位的血液循环;肝细胞生长因子(HGF) 可影响少突胶质细胞的发育和生长 , 加速髓鞘的形成 ;脑源性神经生长因子(BDNF)可通过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 (Erk)磷酸化或TrkB信号转导来改善低髓鞘化 , 还可以与神经生长因子(NGF)共同激活内源性神经干细胞再生 。
另外 , 在这些生长因子的作用下能够对受损组织起到调节免疫反应、减轻炎症反应、抗氧化应激、抗纤维化、抗凋亡等多种共同作用 。
干细胞治疗脑瘫的临床研究目前 , 干细胞治疗脑瘫的临床试验侧重于对单个受试对象的疗效及安全性评价的研究 。 截止到2020年1月31日从美国临床试验数据库(Clinicaltrials)查询到使用 ADMSCs治疗脑瘫的临床试验共2项 , 治疗缺血缺氧性脑病(HIE)的临床试验共1项(表1) 。
【核酸检测|福音!新临床案例显示干细胞移植脑瘫患者疗法可取】
临床试验的案例报道HIRANO A等首次报告1例7岁脑瘫患儿经过6次静脉注射移植同种异体干细胞疗法后 , 评估了其治疗安全性和可行性 。 报告显示在随访12个月的时间里 , 患儿临床表现显著改善 , 生活质量及身心评分均显著提高 , 未见严重不良反应 。 此研究一定程度上反应同种异体ADMSCs在脑瘫患儿中可安全有效地使用 。
目的:总结分析神经干细胞治疗脑瘫的效果 。
方法:2018-2019年Qiang等人报道79例脑瘫患儿经过神经移植干细胞治疗后 , 进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ADL)评估 。 比较治疗前与治疗1个疗程(21~28d进行4次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后ADL得分 , 评估疗效 。
结果:治疗前后ADL总分、步行动作、床上运动、认识交流动作得分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
结论:随访两年 , 神经干细胞移植对脑瘫患者治疗有效 , 其中65例脑瘫患儿患儿的运动、语言功能改善明显 , 步行动作得到改善 , 认识交流动作得分得到提高 , 另外14例语言功能的改善显效较晚 , 在移植治疗后6个月后显效 , 整个治疗过程和随访期间未发现与干细胞治疗相关的严重不良事件发生 。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小儿脑瘫是安全、有效、可行的 , 第2疗程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可进一步改善患儿运动功能 , 因此脑瘫患儿有必要接受2个甚至更多疗程的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 。
总结:总之 , 干细胞疗法凭借其良好的生物学特性在治疗脑瘫上展现出极大的潜力 , 现有的临床试验也表现出积极的结果 。
相信随着研究的深入开展 ,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瘫有望彻底实现临床转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