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三 )


文章插图

1948年8月21日,刘少奇和王光美就在西柏坡的两间土墙瓦顶房举行了一场低调又热闹的婚礼。
新房里除了一张大木床和两把椅子外,还有一个从延安带出来的“奇字第3号”的小书箱。
“您那时候和刘少奇同志结婚的时候,有没有告诉您的母亲?您觉得如果她在这里,会同意你们两个人的婚事吗?”
王光美说,“那时候没有想过告不告诉她,因为现实的情况就是我们很久都没能联系得上。隔着那么远的距离,我也来不及去问她了。但是一直以来,我都是一个非常独立的人,我不允许我的父母亲过问我婚姻的事情。”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结婚以后,王光美便担任了刘少奇的政治秘书。
在生活中,王光美为丈夫洗手做羹汤,两人也和所有普通的夫妻一般,会闹小别扭,发脾气。
我们刚刚结婚的头一个星期,周六那天在一起工作,后来警卫员拉着刘少奇同志去看电影了,但是他居然把我忘了,根本就没想起要带自己的妻子一块去。
我不知道他去了哪里,也不知道哪个地方才能找得到他,他就这样把我一个人留在了这里。
直到进了中南海以后,他都还闹过好几次这样的笑话,开完会就突然一个人自己看戏去了,也没跟我说一声,后来才想起告诉我。
王光美说那时候她还没少因为这种事情跟刘少奇生过气。
过了很久以后,在王光美的“教育”下,刘少奇才学会了怎样理解爱人的心理。
王光美与刘少奇两人的夫妻情分一共持续了二十多年,出双入对,羡煞旁人。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1963年11月,王光美陪同刘少奇一同出访印尼,身上一袭白色的旗袍摇曳生姿,为中印两国人民留下了深刻剪影。
在和刘少奇结婚之前,从家庭到学校,王光美的成长环境单纯,一直都过着养尊处优的幸福生活。
其实在王光美之前,刘少奇还经历了几段婚姻。
自从王光美搬进中南海以后,除了要照顾自己的小孩,她还要料理刘少奇前妻留下的几个小孩子。
一家子大大小小十多个人口,打理起来也不是件容易的事。
我和继子的关系一直都相处得非常融洽,我觉得这个也是和我母亲的影响经历有关的。
我的父亲在和我母亲结婚前也经历过一段婚姻,我上面的三个哥哥不是我母亲亲生的,但是我们这个家里的氛围是协调得非常好的,母亲对他们视如己出,兄弟姐妹之间也从来没有过隔阂。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一定程度上来说,王光美和她的母亲其实是有许多相似之处的。
两人都是受过高等教育的先进女性,都嫁给了比自己年纪大十多岁的人。
两人的丈夫都离过婚,身边还带着前妻留下的小孩,但她们一样将各自的婚姻经营得井井有条。
在生活严峻的考验面前,她们都一样隐忍而又坚强着。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王光美与“幸福工程”
74岁那年,王光美毅然决然地担起了“幸福工程”这一大型扶贫计划的使命:“幸福工程——救助贫困母亲的行动”。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在王光美的倡导下,十多年来的时间,中国有七十多万的贫困人口得到了帮助。
“不管多么困难,母亲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孩子。”
王光美的女儿刘亭亭回忆说:
“那时候只要她手里一有钱,她就直接捐给幸福工程了,她自己一分钱都没留下来,每天都想着怎么去帮助谁,要去哪里来发起募捐,还是计划要去哪里,做什么事情。到后来我的姐姐就直接跟我说,千万别给现金给她,不然很快就没有了。”
母亲|晚年的王光美女士接受杨澜采访,讲述自己真实的往事
文章插图

从1995 年直到2005 年,在王光美的主持下,“幸福工程”投入了约3.1亿元,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了三百多个项目点,救助的贫困母亲人数高达十多万人。
1996年,王光美还将她母亲生前留下的几个古董瓷器拿出来拍卖了,所得的五十万元也全部捐给了幸福工程。
那时候有一个外国采访人员给王光美打电话,问她,“你怎么把你母亲留下来的东西给卖了?你怎么舍得呢?”
当时王光美是这样回答的:“中国还有那么多贫困的母亲和孩子,他们甚至连饭都吃不饱,我留着这些东西也没有什么实际的用处,我把这些换成钱给她们,能真正地为这些贫困人口解决他们的生活需求,这才是这些东西能发挥的最大的价值。”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