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进驻天和一号核心舱以来已有两个多月 , 这是人类载人航天事业从未有过的盛况——即将同时拥有两座大型载人空间站 。
太空导游刘伯明正在介绍天和一号核心舱
此时此刻 , 地球上空有10位航天员正在各自的太空岗位上坚守着 , 人体机能在失重环境下变化更为复杂 , 航天员的工作生活也因此变得更加困难 。
国际空间站希望号实验舱中的欧空局航天员
即便如此 , 航天员们的工作强度仍然相当大 , 例如 , 神舟十二号航天员乘组首次太空出舱任务需要凌晨3点起床 , 整个出舱任务加上前期准备与后期收尾时间 , 航天员需要近十个小时的连轴转 , 中间连口饭都不容易吃上 , 同时还要面临太空环境的各种风险挑战 。 在没有出舱任务的平时 , 还有很多载荷设备需要照料 。
天宫空间站第二次航天员出舱任务画面
强健的体魄、过硬的心理素质、扎实的知识储备等要素是胜任太空岗位工作的必要条件 , 而这一切的前提需要航天员有高质量的睡眠 , 为了保障睡眠各国科学家们为此付出了艰辛努力 。
自上世纪末部署曙光号多功能货舱以来国际空间站已经在轨运行长达二十三年时间 , 航天员长期在轨经验可谓是相当扎实 , 我们先来看看它的睡眠保障条件如何 。
国际空间站
用于航天员睡眠并在舱段设计之初就以独立隔间形式存在的睡眠区 , 被认为是永久睡眠区(后文统一简称“睡眠区”) 。
国际空间站睡眠区主要集中在星辰号核心舱与和谐号节点舱 , 两个舱段分属俄罗斯与美国 。
星辰号核心舱有两个睡眠区 , 和谐号节点舱有四个睡眠区 , 在过去的漫长时间里国际空间站实际拥有的睡眠区就是这6个 。 航天员乘组轮换期间没有睡眠区的航天员就只能打地铺 , 与地球不同 , 太空失重环境中几乎不分上下左右 , 航天员只需要将睡袋固定在通风与噪声条件相对较好的区域即可 。
国际空间站欧空局舱段哥伦布号实验舱的“太空地铺”
用于布置太阳翼与热控设备的桁架结构向来是国际空间站最引以为傲的先进标志 , 但该空间站的内核仍然是积木式结构 , 去掉桁架结构就可以看到它的本尊——一系列轴向对接舱段 。 国际空间站配置睡眠区的两个舱段(星辰号与和谐号)就在这一系列轴向对接舱段的两端 。
去掉桁架结构的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虽然冠名国际 , 实则是各扫门前雪 , 俄航天员与非俄航天员之间的平时交流相当少 , 甚至有时候十天半个月也难得见一次面 , 偶尔可以看到的国际空间站所有乘员合影 , 也主要是为了拍照而聚在一起 。
星辰号与和谐号节点舱睡眠区条件大同小异 , 星辰号睡眠区容积约1.2立方米 , 配置有向舱外观察的舷窗 , 以及通风、照明、舱门、通讯面板、插座、睡袋墙等设备 。
星辰号核心舱睡眠区
星辰号核心舱睡眠区图解
推荐阅读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中国空间站太阳能转化效率30%!美国不服:我换电池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国际空间站附近现神秘黄色物体,绝非人类杰作,外星人的粪便?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