交易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交易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文章图片

交易 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 导读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 , 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 。 投资分析的核心是商业理解力和概率思维 , 投资交易的核心是赔率和逆向思维 , 等待的核心是谨守能力圈和尊重常识 。
01
从长期来看 , 优秀的交易无法挽救糟糕的分析 , 优秀的分析却可能毁于糟糕的交易 。 然而相比之下 , 最难的还是学会等待 。 投资业绩都是后验的 , 但每一笔投资的中长期概率和赔率却是可以事先决定的 。 优秀的业绩只是结果 , 导致这一结果的原因才是本质 。 努力、天赋和运气可能是最重要的3个原因:在正确的方向上努力会给你一个成功的下限 , 天赋决定了成长的效率和时间成本 , 而运气总会给坚持正确的人以意外的惊喜 。 成功的投资人与其说是精于计算和选择 , 不如说是他们更懂得放弃和坚持;与其说是能耳听六路眼光八方 , 不如说是始终心无旁骛的保持专注;与其说是天赋异禀见识超常 , 不如说是更能深刻看到自身的局限性 , 清楚知道市场中的可为与不可为 。 所谓的投资大神 , 不是他们获得了神秘的天启 , 只不过是忠诚于复利并永远践行罢了 。 懂复利的人都明白 , 复利的可持续性与盈利能力是矛盾(这与ROE类似) , 高复利与长周期不可兼得 , 其中以巴菲特的50年近25%为人类目前的极限(那些只看高复利不看时间就称战胜巴菲特的 , 基本还没摸着投资的毛) 。 在高复利之后向着均值回归是必然的 , 这其中既有客观因素 , 也有主观因素 。 投资生涯里最好的情景是:初期高复利 , 之后稳健但极强的持续性 。
02
投资在某个阶段特别容易沉溺于“完美系统的构建” , 然而这与终身致力于制造永动机的差别并不大 。 系统越是繁复、思维越是沉溺于细节 , 其实与投资的本质就距离越远 。 投资做得越久越能体会到 , 最可依靠的是质朴简洁却击中本质的方法论 , 最应重视的是大格局和战略上的成功 。 对一个投资人来说 , 比较危险的一种情况是早早的拥有“真理在握”的感觉 。 如果同时再无聊点儿或者争强好胜些 , 对稍微不同道者就口诛笔伐 , 那基本上说明没啥进步的余地了 。 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 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 。 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 , 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 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 投资当然是有毫不可动摇的基本原则 , 但投资的不同要素的权重却没有什么“神圣模型” 。 当然这不是说见异思迁 , 而是保持思维的开放性 , 这其实也是一种能力 。
集中还是分散好?如果从特定阶段性角度考虑 , 取决于鱼(弹性)与熊掌(安全性)哪个对你更重要 。 如果从长期常态来考虑 , 集中似乎代表了对公司挖掘和分析的高度自信 。 但转念一想 , 如果真那么自信 , 理应可以挖掘到更多优秀的标的并适度分散啊 。 当然这本质上是个度的问题 , 最终讲究的是研究深度与仓位效益的匹配、投资弹性与风险分散的适中 。03
一个人的投资业绩 , 幸运一两次很正常 。 但如果看起来总是那么幸运 , 那其中肯定有种吸引好运气的因素叫“能力” 。 而投资开悟的一个标志 , 就是学会区分能力与运气的分水线 。
前两天分答有朋友问如何向着职业投资努力 。 其实职业投资是一种高风险的选择 , 特别是在初期阶段的淘汰率会很高 。 投资职业不职业其实无所谓 , 专业不专业才是关键 。 另外开始职业投资最好是在熊市 , 残酷的环境下人能更理性的评估自己和体会投资的困难 。 熬不过去说明不适合 , 熬过去了再决定要不要继续走下去 。 要在投资的世界里要活得长活得好 , 一要靠对风险的嗅觉 , 二要靠对机会的直觉 。 有个能闻到风险的鼻子是活得长的基础 , 留得住青山就不怕没柴 。 如果恰好还有对大机会的一点直觉 , 那就很难活得不好了 。 其实无论风险还是机会 , 本质上都是对不确定性的处理 , 而学会理解世界的复杂性和个人的局限性 , 是建立这种处理机制的基础 。
【交易|投资的两端分别是分析和交易,而连接这两端的是等待】人生和投资有很多相似之处:两者本质上都是充满不确定性的 , 但又都具有提升长期胜率的方法;比知道做什么更重要的 , 是了解绝对不能做的事情有哪些;决定一生命运的往往只是几个判断和决定;各种短期的偶然性会被时间熨平 , 最终的结果基本是公平的;做什么事决定了高度 , 跟什么人决定了难度;最痛苦的不是错过了 , 而是明白的时候已太晚 。 友情提示:以上观点仅做为学习交流使用 , 不构成任何投资建议 。 投资有风险 , 入市需谨慎!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