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午太阳高度是一天中最大的太阳高度 , 是太阳在上中天的高度或地方时为12点时的太阳高度 。
太阳高度的分布特点是从某一点向四周递减 , 如北京时间6月22日12点时 , 全球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北纬23度26分 , 东经120度向四周递减;而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某一条纬度向南北两侧递减 , 如12月22日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是: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 。
13、太阳活动与太阳视运动
太阳活动是太阳大气层的变化 , 其主要标志是黑子和耀斑 。 太阳视运动是我们所观察到的太阳东升西落的运动 , 它是由于地球自转而造成的 。
14、欧美四季、中国传统四季、气候四季与一般划分方法
欧美四季:以二分二至为起点 。
中国传统四季:以四立为起点 。
气候四季:以候平均气温10度和22度为划分界线 。
一般划分:北温带国家一般的划分方法 , 以3、4、5月为春季 。
15、太阳辐射、太阳辐射强度、太阳常数
太阳辐射是指太阳源源不断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外辐射能量 。 其能量来源于太阳内部的热核反应 。
太阳辐射强度是指1平方厘米的面积上1分钟内所得到的太阳辐射能量 。 其影响因素主要是:太阳高度角和大气透明度 。
太阳常数:必须具备5个条件即大气上界、垂直于太阳光线、1平方厘米、1分钟、日地平均距离上 。
16、对流层与平流层
都是大气垂直分层中的层次 。 对流层与平流层在气温分布、空气运动及与人类关系方面有明显不同 。
17、高层大气与电离层
平流层顶以上的大气称为高层大气 。 高层大气的80-500千米的高空存在着若干个电离层 , 电离层能反射无线电波 。
18、昼夜现象、昼夜更替与昼夜长短
昼夜现象是指由于地球是不发光、不透明的球体而引起地表向日的一半明亮而对应的另一半黑暗的现象 。 (条件:太阳光、地球不透明、地球不发光) 。
昼夜更替是由于地球自转而使地球上的白昼与黑夜以一个太阳日(24小时)为周期的交替现象 。
昼夜长短是由于黄赤交角的存在和地球公转引起太阳直射点的移动 , 使除赤道外的各纬度昼夜长短产生周年变化的现象 。
19、节气与季节
节气是根据天气和物候的演变情况确定的 , 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150为划分标准 , 一个回归年有24个节气 。
季节是根据各地正午太阳高度和昼夜长短的周年变化情况确定的 , 以太阳在黄道上运行90度为划分标准 。
二者在一定程度上都反映了一年中寒来暑往及物候的变更情况 。
20、五带、热量带与温度带
五带是地球表面热量带的粗略划分 , 以回归线和极圈为界线 , 南、北温带又可以分出亚热带、亚寒带等热量带 , 但北半球的亚寒带并不一定在北极圈以南 , 也可能在北极圈以北;亚热带也可能到北回归线以南 , 这都是一种粗略的划分 。
温度带是我国根据大于等于10度的积温分出的热量带 , 有寒温带、中温带、暖温带、亚热带、热带和一个青藏高原区 。
21、月球与月相
月球是地球的卫星 , 绕地球公转 。 月相是月亮圆缺的各种形状 , 其变化周期即1个月 。
22、上弦月与下弦月
上弦月:是农历初七、八上半夜出现在西方天空的一种月相 , 西边亮 。
下弦月:是农历二十二、三下半夜出现在东方天空的一种月相 , 东边亮 。
23、大气的保温作用与大气的削弱作用
都是大气的热力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 , 保温作用指大气对地面的保温作用;削弱作用指大气成分对太阳辐射的吸收、反射和散射作用;保温作用有两层含义 。
24、反射与散射
被反射的太阳辐射全部回宇宙空间 , 反射无选择性 。
散射中的一部分到达地球表面 , 颗粒大的物质如尘埃、较大的水珠等散射无选择性 , 颗粒小的物质如空气分子散射有选择性 。
25、热力环流与三圈环流
由于空气冷热不均而形成的空气环流 , 称为热力环流 , 是大气运动的一种最简单的形式 。
三圈环流由低纬环流、中纬环流和高纬环流组成 , 它是假设大气在均匀的地球表面上运动 , 在高低纬之间的受热不均和地转偏向力的共同作用下形成的 , 是大气环流的主要组成部分(季风环流也是大气环流的组成 。 具有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称大气环流) 。
26、城市热岛效应与雨岛效应
热岛效应是指城市由于人口集中 , 工业、交通、居民生活等放出大量的人为热而使城市的气温高于郊区的现象 。
推荐阅读
- 大西洋和太平洋的神奇分界线,两侧海水泾渭分明,难道是刻意安排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科学家表示,数万亿吨的水流入到地球内部,发生了什么?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研究表明:比海平面上升更可怕的是,未来海平面可能下降100米!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