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系统 我听起来有病吗?( 三 )


打开个体化医疗之门?
语音技术一直是这两年资本市场和巨头追逐的宠儿 。 从苹果的Siri , 微软的Cortana , 谷歌的google Assistant这样的语音助理 , 以及Amazon Echo和Google Home进入客厅和卧室的智能音箱 , 到科大讯飞不断提升的语音识别技术 。
语音技术已融入我们日常生活的很多场景 , 而现在 , 它正在健康医疗领域开疆拓土 。
对于个人的健康监测来说 , 医院的监测往往只是一个“快照” , 无法扑捉连续的问题发生 , 持续监测则可以捕获医院中遗漏的重大身体变化 。 如何将持续的数据与临床相结合?家庭场景下能保证监测精度的语音生物识别工具 , 或许是个有效解决方案 。
基于声音的疾病检测技术无创伤、便宜 , 可实现实时、长期监测 , 且尤其适合在远程医疗中使用 , 这意味着可以覆盖到更广阔的地区 , 惠及更多人群和扩大数据采集范围 。 它将可能成为亚健康人群或疾病患者的刚需 , 亦或健康人群进行身体健康管理的工具 。
这一领域背后存在的巨大商业机会 , 吸引着后来者不断进场 。 有业界人士表示 , 手机上的身体健康指标的监测有着非常大的市场需求 , 如果搞定它 , 将获得巨大的回报 。
Jim Harper表示 , 医疗健康领域最古老的工具之一温度计 , 因其简单易操作以及在临床环境之外的广泛可用性 , 成了最有价值的医疗工具之一 。 Sonde Health则希望利用每天数十亿的语音交互 , 来创建一个21世纪的“温度计” , 提供精准医疗和早期医学模式下所需的广泛数字医疗的决策支持 。
反观国内 , 虽然“声量”不大 , 但也有企业已经介入语音诊断技术 。 比如 , 科慧健远研发的AI病理机器人 , 正在入局儿童自闭症及语言发育障碍市场 。
其研发的AI病理系列机器人利用人工智能人脸识别技术、眼线眼动数据分析技术、病理语音数字分析技术、自闭症及语言相关障碍筛查系统 , 对语言发育迟缓、儿童构音障碍、自闭症、语言运动全面发育迟缓等疾病进行筛查和识别 。
其中 , 病理语音数字分析技术通过提取相关声学特征参数 , 计算出综合声学参数 , 采用双模块权重综合的方法 , 筛选出儿童构音障碍 。
而专注做“情绪体检”的想象科技在2017年成立了Wonder AI Lab , 以探索AI+心理健康的可能性 。 他们的感知AI模型通过实时识别个人情绪 , 再综合心理、精神疾病等多学科知识交叉运用 , 基于EQ专家所标记的350多万个情感音频数据 , 从而应用到智能语音心理健康平台上 。 据称用户情绪识别精准度高达95% 。 此外也可提供可视化的情绪卡片解读 , 并生成调节方案等服务 。
当下 , 我国越来越重视生命科技和基础科学研究 , 医疗健康产业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战略高度 。
而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 , “预测性、预防性、个体化、参与性”(Preventive、Predictive、Personalized、Participatory)的“4P”医学将替代传统以治为主的诊疗方式 , 个体化医疗正越来越受到临床医学界的重视 。
目前全球个体化医疗检测的市场主要分布在北美、欧洲、日本等发达经济体国家 。 而在中国 , 个体化医疗市场需求正在“抬头” 。 生物标志物是实施个体化医疗的基础 , 其中 , 语音生物标记物诊断市场或许会成为增量巨大的热点之一 。
未来在可观的业务收入及利润空间的吸引下 , 可以想象 , 随着各方有实力的玩家入场 , AI语音诊断市场将迎来属于自己的新格局 。
【呼吸系统|我听起来有病吗?】本内容为作者独立观点 , 不代表虎嗅立场 。 未经允许不得转载 , 授权事宜请联系 hezuo@huxiu.com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