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只箭毒蛙体内的毒素能轻易地在三分钟内毒死十名成年人 , 箭毒蛙把毒液隐藏在身体的背部 , 虽然没有坚硬的壳作为保护 , 但柔嫩的背部却是它们全身与外界接触最广的地方 , 不管是谁想要捕捉它们 , 都必须先接触背部 , 这使箭毒蛙能够最大化的利用自身的毒素 , 提供最好的保护 。
箭毒蛙这个生动名字的由来归功于印第安人 , 在印第安人发现箭毒蛙这种物种的存在以后 , 也发现了它们毒液的作用和局限性 , 如果在捕捉这种青蛙时 , 人类体内没有伤口 , 那么毒液就不会渗透进神经系统之中 , 对人类不会造成致命伤害 。
箭毒蛙的毒液随后被印第安人应用到武器制作之中 , 他们采集箭毒蛙的毒液涂抹在箭头上用于战争或捕猎 , 目前科学家尚未发现任何解药能够抵抗箭毒蛙所携带的毒素 。
四、懒猴
懒猴又叫蜂猴 , 是一种非常可爱的灵长类 , 它们酷爱蜂蜜 , 行动迟缓 , 白天喜欢躲在树上休息 , 直到晚上才出来活动 , 懒猴有着一双水灵灵的棕色大眼睛和泰迪熊一般的外表 , 看起来非常可爱 , 让人很想抱一抱 。 但是 , 要注意啦 , 它们是世界上唯一一种有毒的灵长类动物 。
懒猴体型较小 , 成年后也只有30公分左右 , 体型上处于劣势的它们 , 在进化过程中逐渐将自己转变成有毒属性 。 懒猴的毒腺位于手肘部 , 它们在遇到危险时会举起双手 , 舔舐腋下 , 再用锋利的牙齿一口往对手咬去 , 把毒液注入敌人体内 , 懒猴有时也会将腋下的毒液给直接喷射出去 , 效果类似于眼镜蛇的毒液攻击 。
懒猴的毒性并不强 , 一般不会致命 , 被沾有毒液的牙齿咬上一口 , 会导致发烧、疼痛和肿胀 。 作为唯一的有毒灵长类动物 , 除了模仿毒蛇的攻击外 , 为了帮助自己更加有效地躲避捕食者 , 懒猴还会模仿类似眼镜蛇的防御姿势、声音和步态 , 成年懒猴也会将毒液涂在自己和幼崽身体上 , 扩大毒液的效果 , 让天敌不敢靠近 。
与其他猴子一样 , 懒猴经常舔舐自己的皮毛 , 这导致了它们的皮毛上浸染了毒液 , 寄生虫如蜱虫、跳蚤 , 及其他吸血虫在懒猴的皮毛中存活不了很长时间 , 使懒猴成为世界上携带寄生虫最少的猴子之一 。
五、狮子鱼
狮子鱼也叫蓑鲉 , 是世界上最美丽的鱼类之一 , 体长25厘米左右 , 背鳍、臀鳍和尾鳍都是透明的 , 上面点缀着黑色的斑点 , 身上还装饰着许多鳍条和刺棘 , 与海底色彩缤纷的珊瑚、海葵相映成趣 , 非常的亮丽夺目 , 与华丽的外表形成鲜明对比的是 。
狮子鱼是一种十分凶猛的鱼类 , 它们属于肉食性动物 , 是许多海洋生物的天敌 , 捕食能力非常强 。 在海洋之中 , 几乎没有它们的天敌 。 如果狮子鱼的数量在某个海域泛滥 , 甚至能导致整片海域的生态系统失去平衡 。
而导致这种现象的原因 , 很大程度上是因为它们以身俱来的毒性 , 狮子鱼是一种带毒的鱼类 , 它们在捕食时 , 能选择利用毒素来麻痹猎物 , 让猎物动弹不得后再将它们吃掉 。 在遇到威胁的时候 , 狮子鱼的毒素也能很好地保护自己不受敌人的侵害 。
狮子鱼的毒素集中在背鳍的棘刺上 , 平常由一层薄膜包围着 , 当遇到敌害时 , 薄膜便会破裂 , 使狮子鱼能利用毒刺扎向对方 , 通过棘刺末端的毒腺来向敌人或猎物分泌毒素 。
狮子鱼的毒刺对人类来说非常危险 , 如果人类不幸被毒刺刺中 , 轻者会出现疼痛、肿胀等症状 , 情况严重者会发生抽搐 , 甚至直接丧命 。 蜇刺扎得越重越深 , 毒液造成的伤害也就越大 , 狮子鱼的存在对周围的海洋生态而言是一项莫大的威胁 。
据科学家观察 , 狮子鱼在半小时内可以吃掉多达30种其他种类的鱼 , 加上高效的繁殖能力 , 使狮子鱼在入侵后能在短时间内数量泛滥 , 严重破坏生态平衡 。
举个例子 , 狮子鱼在上世纪80年代因为水族馆大意的放生 , 入侵了美国佛罗里达州海域 , 使当地脆弱的岩礁生态系统遭受到了巨大的破坏 , 很多海洋生物都因为被狮子鱼捕食而面临着灭顶之灾 , 当地鱼类的数量在短短的两年间就已经减少了65% 。 当地政府想尽了一切办法 , 最后派遣潜水小队手动消灭四处泛滥的狮子鱼 , 以阻止狮子鱼继续扩张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