杀人后挖去死者眼球,害怕视网膜记录凶手特征,这种说法科学吗?
文章图片
曾有这样一个说法 , 死者在死亡的那一刻 , 眼球中的视网膜可以记录凶手的特征 。 因此很多凶杀案中 , 凶手不仅残忍地杀害了受害者 , 还挖出受害者眼睛 , 以防自己被暴露 。 那么这种说法科学吗?
眼睛成像的原理
我们先来看一看为什么眼睛能看东西 。 我们的眼球包含了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视网膜等结构 , 就像照相机一样 。 眼球中大部分的结构就像相机中的镜片 , 并不具备记录成像的功能 。 而视网膜则像相机的底片 , 光线穿过角膜、虹膜、晶状体、玻璃体后 , 最终会在视网膜成像 。 所以 , 死者眼睛能否记录凶手的关键在于视网膜能否将图像保存 。
视网膜破案有一定科学基础
很多法医学家研究过利用视网膜破案的可能性 。 视网膜上有一种视杆细胞 , 这种细胞可以感受光线的强弱 。 我们人眼能感知光线强弱 , 靠的就是这种细胞 。
视杆细胞感受光线强弱的关键在于一种叫做视紫素的物质 。 视紫素顾名思义 , 颜色是紫红色的 , 但是一旦强光照到视紫素上 , 视紫素就会褪色 , 只有在暗光情况下 , 它的颜色才会慢慢恢复 。
理论上讲 , 通过视网膜上视紫素的颜色 , 是可以判断周围环境的 。 曾有科学家做过这样的实验 。 他们把一只兔子放在一个没有窗的黑暗房间中杀掉 , 取出视网膜;然后把另一只兔子放在开了一个窗的房间中杀掉 , 取出视网膜 。 科学家的确在后者的视网膜上看见了窗户的轮廓 。
【|杀人后挖去死者眼球,害怕视网膜记录凶手特征,这种说法科学吗?】视网膜成像破案实际难以实现
但是通过视网膜成像破案在现实的刑侦案件中很难实现 。 因为视网膜保存画面的时间非常短暂 , 除非在死者死亡后很短时间内取出视网膜 , 否则画面几乎无法保留 。 其次视紫素只能对强光暗光有反应 , 得到的画面只是一个模糊的轮廓 , 信息量相当有限 。
我是博士科研小糖糖 , 定期分享科技相关的时事解读、科普知识、科学趣事 , 欢迎关注 , 带你一起长知识!
推荐阅读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本是拜把兄弟,大哥垂涎弟媳美色设计杀害弟弟,后与弟媳生10娃?
- 三岁时被拐卖,三十一年后再聚首,他已是公司老总!
- 儿子出生22天被偷,16年后寻回时,被人割了舌头,折磨成一级残疾
- 女子酒后断片,被一男性朋友强拉进酒店,酒醒后她气坏了
- 百万奔驰停在消防通道,一顿饭后被射成“刺猬”,网友:射得好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跳马冠军桑兰训练瘫痪,33岁冒死产子,母子平安后坦言:想要二胎
- 事件回顾:上海59岁知名医生侵犯女医药代表,事后提出500万私了
- 富二代健身与女教练“发生关系”,事后索赔3000万!看完教练照片:真值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