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垩纪 地球上约76%的物种都消失后,蛇类反而蓬勃壮大


白垩纪 地球上约76%的物种都消失后,蛇类反而蓬勃壮大

科技日报记者 张梦然
英国《自然·通讯》杂志近日发表的一项演化学研究显示 , 6600万年前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后 , 地球上约76%的物种都消失了 , 但蛇物种的多样性却迅速丰富了起来 。
虽然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事件导致地球上约76%的物种消失 , 但一些脊椎动物类群的物种多样性后来反而增加了 。 不过 , 此次大灭绝事件对蛇演化的影响一直不太明确 。
英国巴斯大学科学家尼古拉斯·朗利奇、德国埃尔朗根-纽伦堡大学科学家凯瑟琳·克雷恩及他们的同事通过整合以下数据 , 重建了蛇的演化历史 。 这些数据分别是:115个未灭绝蛇类之间的演化关系、DNA的突变发生率以及已成为化石的和未灭绝的蛇类地理分布 。
【白垩纪|地球上约76%的物种都消失后,蛇类反而蓬勃壮大】研究人员发现 , 只有6个蛇类谱系在大灭绝事件中活了下来 , 但蛇物种的多样性在大灭绝事件发生时期出现了增加 。 他们还发现 , 蛇的体形和大小的范围在大灭绝事件后有所扩大 , 还包括了非洲巨蟒(Gigantophis)和泰坦巨蟒(Titanoboa)的演化 。 研究团队指出 , 大灭绝事件发生时 , 包括源于亚洲的蟒蛇和蝰蛇在内的蛇类 , 以及现今拟珊瑚蛇、细盲蛇、盲蛇在内的蛇类都发生了演化 。
研究人员最后表示 , 蛇无需频繁摄食的能力加上大灭绝后天敌和捕食者的灭绝 , 或许是让蛇得以幸存和物种逐渐丰富起来的原因 。
白垩纪-古近纪大灭绝后蛇类物种多样性增加 。 图源:《自然·通讯》在线版
编辑:王宇
审核:王小龙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