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床研究发现,干细胞外泌体在再生医学中的研究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近年来 , 随着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的发展 , 干细胞作为优秀的种子细胞被广泛应用于再生医学各个领域 , 但依然存在着移 植后细胞存活率和再生能力下降、出现免疫排斥、伦理监管等问题 , 因此很难普遍而安全地使用干细胞银行来进行再生医学应用 。
干细胞的旁分泌作用自被发现以来 , 受到了极大的关注 , 越来越多的证据支持干细胞 以旁分泌方式活动的观点 , 尤其是外泌体的分泌对其生物学功能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外泌体是一类包载有生物活性分子如脂类、核酸、蛋白质等的膜性囊泡 , 直径大小约为30~150nm , 是已知的最小的胞外囊泡 。 外泌体可由绝大多数类型的细胞分泌产生 , 如肿瘤细胞、内皮细胞等;亦可存在于血液、脑脊液及乳汁等体液中 。 与干细胞有着相类似的功能 , 在细胞通讯、免疫应答、修复组织损伤等方面有着不可忽略的作用 。
目前在骨/软骨组织修复、神经组织再生、肝肾组织再生、肌肉组织修复、血管组织再生、味蕾再生、牙再生等领域也已开展了关于干细胞外泌体在组织工程与再生医学方面的临床前期研究 。
外泌体的优点
- 外泌体来源丰富、收集简便 。
- 外泌体稳定性高、可长期存储 。
- 外泌体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可规避干细胞治疗风险 。
- 外泌体是一种理想的载体 。
- 外泌体应用范围广泛 。
骨再生:Jia等从大鼠内皮祖细胞外泌体局部注射到大鼠牵张后胫骨间隙中 , 评价内皮祖细胞外泌体对骨再生和血管生成的影响 , 结果表明外泌体通过刺激血管生成 , 促进了牵张成骨这一过程中的骨再生 。 因此 , 外泌体可大大提高牵张成骨治疗骨缺损的质量和减少临床诊治所需的时间 。
皮肤再生:Hu等研究表明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被成纤维细胞摄取内化 , 在外泌体作用下成纤维细胞有着优于对照组的增殖能力、迁移能力以及胶原生成能力 。 对患有皮肤缺损伤口的小鼠背部注射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 , 作为对照组 , 并以注射磷酸缓冲盐溶液作为阳性对照组 。
该研究证实 , 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可以缩短小鼠皮肤切口创面愈合时间 , 并减少瘢痕形成 , 表明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在软组织伤口愈合过程中有着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血管再生:间充质干细胞在诱导和促进血管生成中的作 用机制还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 , 但其外泌体很有可能参与了这一过程 , 相关研究表明使用不含有外泌体的条件培养基会使血管生成过程受到影响 。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探讨 , 发现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或外泌体中的mRNA及miRNA与血管再生有着密切关系 。
味蕾再生:口腔癌近年来发病人群持续增多 , 其中舌癌较为多见 。 Zhang等以大鼠舌缺损模型为研究对象 , 证明了将牙龈间充质干细胞或其外泌体与小肠黏膜下层细胞外基质联合可促进舌乳头再生 。
神经组织再生:越来越多的研究证实 , 外泌体对中风和神经损伤后的神经恢复有着非常重要作用 。 Zhang等对大鼠外伤性脑损伤后采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产生的外泌体进行治疗 , 对脑损伤后的功能恢复十分有利 , 一方面促进血管重塑和神经轴突生长及突触发生 , 另一方面抑制神经炎症因子的产生 。 目前 , 大量动物实验表明外泌体在神经系统中具有较好的修复作用 , 如外泌体可应用于脊髓损伤、脑卒中等 。
心肌再生:Bian等对 Wistar大鼠进行急性心肌梗死造模 , 造模成功后心肌内注射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 , 经血流动力学分析、心脏功能评价等发现外泌体可以改善大鼠的血流恢复 , 并缩小梗死面积 。
推荐阅读
- 研究证实:人类驯化对猫的进化产生重大影响,缩小猫的大脑
- 考古发现6000年前的“12吨粮食”,够“河姆渡人”吃好几年,却引出一段笑谈
- 石壁上发现一种奇特植物,远看像蛇足石杉,价值珍贵,请重视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我们该如何详细化研究量子计算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为什么彗星头部是绿色的而不是它们的尾巴?意外发现解开90年之谜
- 美科学家发现:银河系旋臂已发生“断裂”,银河系是否正在解体?
- 老人重返故乡尽孝,发现房屋一片荒凉,网友质疑“早干嘛去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