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刚刚!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竟然还运用了这些技术?没想到真硬核


科学家 刚刚!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竟然还运用了这些技术?没想到真硬核
文章图片

科学家 刚刚!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竟然还运用了这些技术?没想到真硬核
文章图片

科学家 刚刚!成功着陆!飞船返回竟然还运用了这些技术?没想到真硬核
文章图片

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办公室消息 , 北京时间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返回舱 , 在东风着陆场顺利着陆 , 这也是神舟载人飞船首次在东风着陆场着陆 。
▲着陆现场 , 来源:央视新闻
神舟十二号返回之际 , 神舟十三号的发射也即将进行 , 这次任务将轮换三名航天员 , 同时将任务时间延长至6个月 , 这将是一次新的挑战 。

经过之前12艘神舟飞船的历练 , 中国航天在载人往返方面的成功率可以达到100% 。 那么 , 此次神舟十二号返回地球应用了哪些硬核技术呢?
径向交会测试增加返回难度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空间站更加复杂化 , 神舟飞船返回地球时的机动动作也有所改变 , 这次神舟十二号增加了径向交会试验 , 主要是为了神舟十三号对接做准备 , 神舟十三号对接采用径向对接 , 因此在神舟十二号上进行了一次演练和测试 , 确保各项设备都处于正常的状态 。
这个试验要求神舟飞船以垂直的方式与空间站节点舱对接 , 与以往前后向对接有非常大的不同 。
前后向对接中 , 空间站和飞船都处于一个水平面上 , 只要控制相对速度即可 。 但是在径向交会对接中 , 增加了垂直方向的速度 , 导致了不仅要控制飞船与空间站的水平方向速度 , 还要控制双方的垂直方向速度 , 增加了对接难度 。
▲ 径向交会示意图
即便难度较大 , 神舟十二号也圆满完成了测试任务 , 进行了一次模拟的径向交会 , 待神舟十三号抵达空间站后 , 再实现径向交会对接 。

飞船返回过程中应用的技术
神舟十二号在完成径向交会测试之后 , 将启动发动机降低速度 , 这样就可以被地球引力给捕获 , 以进一步降低高度 , 这一步被称为制动减速阶段 。 在制动减速阶段 , 返回舱需要与轨道舱分离 , 同时返回舱的发动机朝前 , 进一步降低速度 。
第二个阶段是自由滑行阶段 , 分离之后的返回舱开始进入无动力滑行阶段 , 在大约140公里的高度时 , 返回舱与推进舱分离 , 调整再入姿态角 , 大约1.5°至1.7° , 以这个姿态切入大气层 。
第三个阶段是再入大气层阶段 , 此时返回舱接触大气层顶端 , 大约100公里高度 , 以每秒7.9公里的速度进入大气层 , 飞船周围形成等离子体 , 即黑障 , 此时返回舱与地面将失去短暂联系 。
通信恢复高度在40公里 , 也就是说在100公里至40公里的高度上 , 飞船是处于失联的状态 。
接着飞船通过侧倾角的变化实现主动控制 , 精确对准着陆场方向 。
▲ 飞船返回舱反推发动机工作 , 成功着陆
第四个阶段是回收阶段 , 从距离地面10公里高度开始 , 依次完成打开引导伞、减速伞、主降落伞等操作 , 最终在距离地面1米左右的时候 , 启动反推发动机 , 接地速度控制在3米每秒 。

可以说 , 神舟飞船在返回阶段的技术已经相当成熟 , 不存在技术瓶颈问题 , 这就要归功于中国科研人员在过去数十年的不懈努力 。
在返回的时候 , 处处都能体现出航天大国的各种黑科技 , 比如返回舱表面温度可达到2600K , 需要高分子耐高温材料制造而成;返回舱的舷窗玻璃也是特殊材料制造而成;还有通信保障技术等等 , 都是为了确保飞船在返回过程中不出差错 。
神十二返回对航天产业的发展
从航天产业的角度看 , 神舟十二号返回时进行了径向交会试验 , 为今后空间站对接2艘飞船奠定了基础 。
这说明将来的空间站有可能再增加一个节点舱 , 扩大规模 , 对航天下游产业而言 , 可以抓住这个机会 , 尽早准备 , 可提出合理的方案 , 比如建造舱段的新技术、进入太空旅游产业等 。
自2016年以来 , 中国与联合国外空司合作 , 对所有联合国成员国进行实验项目征集 , 将用到天宫号空间站上 。 由于轨道上只有中美空间站 , 轨道资源匮乏 , 需要进行的科研项目较多 , 为了控制成本 , 天宫号空间站有可能使用新型舱段 , 比如充气式空间站 , 可对接到天宫号上 。
这次神舟十二号测试径向交会技术 , 就是为今后对接2艘飞船做准备 , 这样一来 , 天宫号的任务就会更加丰富 , 扩大规模也有了可能性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