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经济周刊》首席评论员 钮文新
A股市场每日交易量超过1万亿元 , 已经久违了 。 上次出现还是在2015年 , 但那时之所以出现如此巨额交易 , 关键原因在于“场外配资”所对应的信用规模 , 严重扭曲了A股市场的真实量价关系 , 当监管修正这一扭曲之时 , A股市场呈现了非常严重的波动 。 不过 , 现在A股市场已经连续40个交易日单日成交量超过万亿 , 那会不会让市场重复昨天的故事?
市场确有这样的担心 。 最近 , 有香港媒体报道说 , 香港个别机构投资者以高频手段在A股市场从事“对冲量化交易” , 而且通常会把信用配资比例放大到1:5 。 看到这样的情形 , 投资者势必让人联想到2015年信用交易失控时的场景 。 他们同时认为 , A股市场每天万亿成交或许会与这些高频交易相关 。
真会如此?这或许有些多虑了 。 因为 , 不管境外投资者使用多少倍的杠杆 , 其交易通道躲不开沪港通、深港通 。 所以 , 如果沪港通、深港通所表达出的北上资金规模并不过分 , 就不用过分担心香港信用盘对A股市场的影响 。
【股市|钮文新:A股万亿成交的背后——金融长期化、资本化才是正途】那为什么A股市场交易量会骤然放大?其实 , 这与央行最近的政策调整或许有关 。 央行调整了哪些政策?增加长期资金的投放 。 实际上 , 如果从时间点上看 , A股市场释放交易量与央行降准的时间点还是比较契合的 。 同时 , 从央行最近一段时间的表态看 , 也可以看出央行更加重视市场长期资金是否充裕的问题 。 比如 , 9月7日 , 央行货币政策司司长孙国峰在国务院吹风会上介绍 , 7月降准后 , 金融机构运用降准释放的长期资金归还了一部分中期借贷便利 , 金融机构的流动性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 。 这样的说法实际指:央行正在通过“收短放长”释放长期基础货币 。
长期基础货币的投放 , 对推动中国金融长期化、资本化大有裨益 。 同时 , 它对中国资本市场、尤其是股票市场的良性发育更是大有益处 。 它强化了资本市场资金规模的稳定 , 而长期投资增多之下 , 交易量也会受到激励 。
当然 , 现在时间还短 , 央行“收短放长”的力度还有限 。 所以 , 未来还需要观察 , 而推动中国金融长期化、资本化才是正途 。
责编:姚坤
(版权属《中国经济周刊》杂志社所有 , 任何媒体、网站或个人未经授权不得转载、摘编、链接、转贴或以其他方式使用 。 )
推荐阅读
- 警惕!价格大幅缩水,有人已被套牢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年税高达3万亿元?房产税的出台到底有什么好处?
- 11分钟,10分7板1帽,你很强没错,但真没人尊重,还是请求交易吧
- 炒掉纳什!交易哈登!篮网6连败后岌岌可危,管理层该做决定了?
- 律师分析:“二手房”买卖交易过程中,有哪些常见法律风险?
- 40+12+18全能王?湖人猛龙2换1地震交易,名宿力挺他辅佐詹姆斯!
- 除了扎克伯格, 他以身价250亿美元成为世界历史第2位最年轻富豪。
- 32分+32分+33分+31分!湖人交易目标太猛了!老詹有望迎超级强援
- 金宝:2.2金价进入窄幅整理中,日内06空88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