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星|人类并不孤独?天文学家找到重要线索,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生命】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
人类是宇宙中是孤独的吗?对于这个问题 , 相信大家都会给出否定的答案 , 毕竟宇宙那么大 , 如果要说只有地球这一颗星球上存在着生命 , 那几乎是没有人愿意相信的 。 实际上 , 科学界对地外生命的存在也是普遍持乐观态度 , 并且一直有科学家在致力于与寻找地外生命相关的研究工作 。
人类并不孤独?新的研究表明 , 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生命2021年9月15日 , 一个名为“MAPS”(全称为“Molecules with ALMA at Planet-forming Scales”)的研究项目在“预印本平台”(arXiv)上发表的20篇系列论文表明 , 在对五个“原行星盘”的研究工作中 , 天文学家找到重要线索 , 并据此推测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生命 , 下面我们来看看具体是怎么回事 。
宇宙中的恒星都是诞生于原始星云的引力坍缩 , 在一颗恒星诞生之后 , 星云的剩余物质就会围绕着恒星形成一个盘状结构 , 这就被称为“原行星盘” , 恒星的行星系统就是在这里形成 。
“原行星盘”主要由气体和尘埃组成 , 其半径可以高达数百甚至是上千天文单位 , 相对于体积小、又不发光的系外行星而言 , “原行星盘”更加容易观测 , 在过去的日子里 , 天文学家已经在太阳系附近发现了多个“原行星盘” 。
“MAPS”项目研究的五个“原行星盘”分别是“GM Aur”、“AS 209”、“HD 163296”、“MWC 480”以及“IM Lup” , 它们都位于距离地球300至500光年的范围之内 , 并且都显示出了内部正在进行的行星形成的迹象 , 不出意外的话 , 在不久的将来 , 这些“原行星盘”中就会形成新的行星 。
利用“阿塔卡马大型毫米波/亚毫米波阵列”(ALMA) , 天文学家就能够获取到足够的观测数据 , 进而分析出构成行星的物质的分布和化学成分 , 而他们的主要目的是 , 在“原行星盘”寻找形成生命所必需的“前体分子” , 对此我们可以简单理解为 , 这种物质就是介于简单的有机物和复杂的有机物之间的“较为复杂的有机物” 。
研究结果表明 , 在这些“原行星盘”中 , 除了“IM Lup”之外 , 其它四个都存在着形成生命所必需的“前体分子” , 它们分别是氰基乙炔 (HC3N)、乙腈 (CH3CN) 以及环丙烯(c-C3H2) , 更重要的是 , 这些物质的丰度比预期的数值高出了10至100倍 , 并且都与地球上生命的起源有关 。
研究人员指出 , 根据行星演化模型 , 这些“原行星盘”中的生命所必需的“前体分子”大多存在于小行星和彗星形成的区域(上图中的虚线圆圈) , 这就意味着 , 在未来的日子里 , 在这里形成的小行星和彗星就可能会将这些物质转移到新形成的行星上 , 而假如新形成的岩石行星正好位于宜居带中 , 那么生命就可能在此诞生 。
实际上 , 地球也是形成于当初围绕着太阳的“原行星盘” , 而地球上最初的那些具有较为复杂结构的有机物 , 很可能就是小行星和彗星带来的 , 也就是说 , 这项研究找到了一个关于地外生命的重要线索 , 那就是在地球上孕育生命所需的条件 , 也可以存在于其它恒星的周围 。
想象一下 , 既然在距离地球300至500光年的之内的五个“原行星盘”中 , 就有四个在未来可能会具备孕育生命的条件 , 那就表明了这种情况至少在银河系里的众多“原行星盘”中很常见 。
进一步想 , 银河系中存在着数以千亿计的恒星 , 几乎每颗恒星都有自己的行星 , 而几乎每颗行星都是形成于“原行星盘” , 据此就可以推测出 , 银河系中可能存在着大量的可以孕育出生命的行星 , 换句话来讲就是 , 银河系中可能存在大量生命 , 或许人类在宇宙中并不孤独 。
结语需要指出的是 , 这只是天文学家基于观测数据所给出的合理推测 , 并不是科学界给出的结论 , 退一步讲 , 即使银河系真的存在着大量的地外生命 , 也不一定就会演化出大量的智慧生命 , 就比如说在我们地球上 , 生命也是经历了至少38亿年的时间才演化出人类 , 并且在这个过程中还存在着很多偶然事件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银河系中的顶级文明,会不会就是我们人类文明?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全球最强太空望远镜就位!斥资100亿,将探索135亿年前第一批行星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