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 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机器 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文章图片

机器 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文章图片

机器 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文章图片

机器 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为什么说人类只是基因的生存机器?操纵人类生存活动的是细胞内的遗传基因 。 是不是感到不可思议 。
我们都知道 , 我们的身体由数十万亿个细胞组成 , 每个细胞中都有相同的DNA分子 , 一直以来人们都把基因当做是我们身体的组成部分 , 我们通过结婚生子的方式把基因繁衍流传下去 , 好似基因是受我们控制的 , 基因也代表着我们自身 。 然而 , 真的是这样吗?真的是我们通过生孩子 , 将基因传递下去来繁衍自身吗? 这一切还要从一本书讲起 。 理查德.道金斯所著的《自私的基因》 。
《自私的基因》于1976年首次出版 。 之后便畅销全球 , 是20世纪百大经典名著之一 , 是一部不仅在基因领域更在社会科学领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经典作品 。 自出版之后 , 在社会各界引发了重大争议 。 简单来说 , 这本书为我们提供了一种新的世界观 , 并提出了一个极具争议的话题 , 这一争论持续40多年 , 现在仍在持续 。 即:人类跟其他生物一样 , 都是基因的生存机器 。 你一定会问人类怎么可能是机器?人类的思想感情和智慧都是区别于机器的原因 。 达尔文的进化论众人皆知 , 其核心思想为“物竞天择 , 适者生存” , 而我们人类是在自然选择作用下不断进化而来的 。 但事实上不只人类 , 地球上现有的生物均是从最原始最简单的分子状态经历漫长的演变形成的 。
【机器|人只是基因操纵的“傀儡”?颠覆三观的科普神作《自私的基因》】
为了更好地理解这个问题 , 我们需要从头开始 。 在原始地球的海洋中 , 经过漫长的化学反应之后 , 出现了复杂的有机大分子 , 类似蛋白质、糖类、核苷酸等 。 又经过漫长的演化 , 这些大分子组合而成的复杂结构开始出现 。 随后 , 它们就像产生了意识一般 。 到了某一时刻 , 一个非凡的分子偶然形成 。 我们称之为复制基因 。 它具有一种特殊的性质——能够复制自己 。 为了更好地生存下去 , 它需要尽可能地复制自己 。 但复制无法保证百分百的完全精确 , 于是随着复制错误的产生和扩散 , 原始海洋里便充满了由好几个品种的复制分子组成的种群 。 这样一来 , 不同品种的复制基因就形成了竞争关系 , 互相争夺海洋中用来复制自己的材料 。 于是经过一段时间的演化 , 那些生存时间短、复制速度慢或出错率高的基因就日渐稀少 , 甚至有一些品种难逃绝种的命运 。
就这样 , 为了能够生存下去 , 各种复制基因竭尽所能 , 它们为自己制造容器 , 即赖以生存的运载工具 。 最原始的生存机器也许仅仅是一层保护衣 , 后来随着新的竞争对手陆续出现 , 它们拥有更优良、更有效的生存机器 , 因此生存斗争随之逐渐激化 。 生存机器的体积越来越大 。 我们以及其他一切生物都是各自的基因所创造的机器 。 从现在的眼光来看 , 自然选择的不是物种的个体或者种群 , 而是其体内的基因 。 适应环境的基因将获得遗传优势 , 不断地复制下去 , 而不适应环境的基因 , 将通过个体的消亡 , 逐步被淘汰 。
这就是所谓的自私的基因 。 这里的自私不是我们人类道德意义上的自私 。 这里的自私指的是基因层面的自私 , 它的含义是:基因所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最大化自己的生存机会 。 成功基因的一个突出特性就是其无情的自私性 , 而这种基因的自私性通常会导致个体行为的自私性 。 然而我们也会看到 , 基因为了更有效地达到其自私的目的 , 在某些情况下 , 也会滋长一种有限的利他主义 。 这里我们举个企鹅的例子 。 南极洲企鹅有一种胆怯的行为 , 它们伫立在水边 , 由于有被海豹吃掉的危险 , 在潜入水中之前踌躇犹疑 。 但只要有一只先潜入水中 , 其余的就会知道水中是否有海豹 。 自然没有哪一个肯当试验品 , 所以大家都在等 , 有时甚至相互往水中推 。
这便是基因自私性所导致的个体行为的自私性 。 不过你可能要问了 , 这明显是个体自己采取的行为 , 跟基因有什么关系?事实上 , 个体的行为本质上是由基因控制的 。 我们的身体、大脑以及神经系统都是由基因控制建造的 , 基因正是通过这种间接的方式来对生存机器的行为施加最终影响 。 因此基因是策略制定者 , 而生存机器只是执行者 。 一个典型的例子当狐狸捕食小鸟时 , 母鸟会假装受伤吸引狐狸 , 从而保护孩子 , 这样在个体的角度看来它是为了保护自己的孩子献出生命 。 但从基因的角度来看 , 幼鸟体内有它的基因 , 牺牲自己一个 , 保护更多的后代 , 对基因的生存来说是更有利的 。 像这种利他行为实际上是“伪装”起来的自私行为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