恐龙采用的是“单开口”的泄殖腔结构 , 可以充分利用水分 , 节省能量 , 而哺乳纲动物的结构是不利于存水的 , 并且更加耗能 。 所以 , 这使得哺乳纲动物曾经一度要接近于灭绝的状态 , 只能在较低的生态位上苟延残喘 。
直到6500万年前 , 一颗直径10公里的小行星撞击了地球 , 扬起的尘土遮蔽了阳光 , 植物大量死亡 , 食草恐龙逐渐灭绝 , 食肉恐龙也逐渐灭绝 , 只有一小部分幸存者最终演化成了现在的鸟类 。
这才使得哺乳纲动物有机会逐渐崛起 , 而此时的哺乳纲雄性大多还保留着当初“两开口”的结构 , 此时由于大陆已经分裂开 , 也不再那么干旱 , 因此这样的结构缺失显得没有那么的明显 。 与此同时 , 由于哺乳纲动物在其他方面的技能点要开始爆发式的增长 , 比如:保持恒温的特点可以帮助哺乳纲动物更好地应对环境所带来的的变化 。 再比如:哺乳纲动物的牙齿结构也在此时得到了大幅度的提升, 能够高效地咀嚼食物 , 更高效地获取能量 , 这也弥补了“两开口”结构的缺失 。
【恐龙|为什么大多数雄性动物的交配和排泄共用一个器官,人类却不是?】所以 , 这样的“两开口”身体结构才得以保留 。 从这里我们也不难看出 , 生物演化是一个系统性的演化 , 一个生物可能同时拥有有利的性状和不利的性状 。 综合下来 , 只要能够适应环境 , 那么就有机会留存下来 。 哺乳动物(包括人类)正是因为在其他方面把技能点都点满了 , 所以才使得这样的不利结构可以保留下来 。
推荐阅读
- 霸王龙是否有羽毛?其实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 远古时期的生物比如今生物体型都大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是什么杀死了恐龙?
- 如果6500万年前恐龙没灭绝,会进化成什么样?科学家模拟画面!
- 有羽毛的恐龙都有哪些?可以了解一下
- 在恐龙之前也有地球霸主!要是它还存在,还会有恐龙的崛起吗?
- ?熔滴型微晶石更有助于描绘源陨石坑的位置
- 2029年4月14日,最危险的“毁神星”将接近地球?什么情况?
- 国家航天局:我国航天重大工程正处在承上启下的转折点
- 南极发现移动的“海上金矿”,储量可达10亿吨,我国或成赢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