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 百岁杨振宁被谩骂误解,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科学家 百岁杨振宁被谩骂误解,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文章图片

科学家 百岁杨振宁被谩骂误解,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
文章图片

但愿人长久 , 千里共同途——杨振宁先生在自己百岁诞辰的讲话 , 一片赤子之心跃然纸上 , 惹人泪目 。
9月23日 , 伟大的物理学家杨振宁迎来自己的百岁生日 。 这位物理界传奇的人物 , 用自己的一生和满腔热血推动着物理学体系前进的步伐 。
然而关于杨振宁 , 却一直存在着一些非议 。 有人说“杨振宁被过誉了 , 他有什么贡献为什么我从来没听过?”还有人说他“不爱国 , 在祖国最困难的时候 , 他不但没回来 , 还加入了美国国籍 。 ”今天 , 就让我们一起拨开迷雾 , 重新认识一下这位中国物理学界的泰山北斗 。
杨振宁有没有被过誉?答案是非但没有 , 反而还被大多数人低估了 。 很多人可能会有疑问 , 为什么他这么厉害 , 但知道他的人却那么少?其原因在于他研究的东西 , 普通人生活中接触不到 , 并且非常难理解 。
1956年 , 杨振宁和李政道发表了《对于弱相互作用中宇称守恒的质疑》 , 提出了后来影响深远的“弱相互作用中宇称不守恒” 。 也正是这个研究 , 让杨振宁和李政道收获了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 。 1956年提出宇称不守恒 , 1957年即获得诺贝尔奖 , 这个获奖速度 , 在诺奖史上创下纪录 。
“它影响了整个物理学界的方方面面 , 是囊括了分子、原子和基本粒子物理的一个基本革命 。 ”简单点来说 , 就是杨振宁和李政道的理论 , 为后来的物理学研究领域提供了理论基础 。
而杨振宁的成就不仅于此 。 他最重要的成就是和他的学生米尔斯提出了“杨-米尔斯规范场论” 。 在宇宙中存在着四种力 , 除了引力之外 , 规范场论统一了另外三种力(电磁力、强力和弱力) , 而其核心是“杨-米尔斯方程” 。 这个方程有何伟大之处?其中有7个诺贝尔奖是直接利用这个方程拿到的 , 另外还有几十个诺贝尔奖是和杨振宁提出的理论有关 。 这也就是为什么杨振宁被全球著名科技期刊《自然》 , 评为人类千年以来最伟大的二十位物理学家之一 。 而这个榜单上其他人是谁?是牛顿 , 爱因斯坦 , 麦克斯韦 , 薛定谔 , 波尔等……
杨振宁非但没被过誉 , 反而是被低估了 。
第二个非议是关于他“不爱国” 。 这点显然也是对他的误解 。
1945年 , 23岁的杨振宁前往美国芝加哥大学留学 , 随后以优异的成绩就读普林斯顿高等研究院博士后 。 新中国成立后 , 国力虚弱 , 且备受西方列强打压和封锁 , 科技发展可谓举步维艰 。 在美留学期间爆发了朝鲜战争 , 美国顺势颁布禁令 , 禁止在美获得博士学位的人回中国 。 这个时候 , 钱学森、邓稼先等人历经千辛万苦 , 终于回到祖国的怀抱 , 投入导弹和原子弹的研发 。
但杨振宁当时为什么不回国呢?因为钱学森、邓稼先是搞应用科学的 , 回国研究导弹、研究原子弹 , 是可以帮上大忙的 。 但杨振宁是搞理论物理的 , 在当时中国极其落后的实验条件下 ,
杨振宁回国不但没有用武之地 , 还会影响他的学术理论研究 , 与其这样 , 还不如留在美国 。 如果当时杨振宁回了国 , 世界上或许就没有“宇称不守恒”和“规范场论”了 , 这对于全人类来说都是重大的损失 。
再到后来 , 杨振宁发起的“保钓运动” , 积极捍卫钓鱼岛是中国领土的宣言;自掏腰包刊登“致美国卡特总统公开信” , 要求美国政府放弃孤立中国的政策 , 尽快同中国建交;推动中国科研人才到美国学习 , 为中国科学家架起沟通学习的桥梁……这一切 , 无不彰显着一颗爱国的心 。
科普作家卓克说过一段话:“不是每一代人 , 都有机会和这样一位伟大的科学家 , 生活在同一时代 。 能和杨振宁生活在同一时代 , 是我们这代人的幸运 。 这种幸运 , 当然不应该被忽视和辜负 。 ”
【科学家|百岁杨振宁被谩骂误解,是这个时代最大的悲哀】何其幸甚 , 能与伟大的人物生活在同一时代 , 与君共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