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商务 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为生,现业绩降4成,卖不动了?


电子商务 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为生,现业绩降4成,卖不动了?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 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为生,现业绩降4成,卖不动了?
文章图片

电子商务 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为生,现业绩降4成,卖不动了?
文章图片

文:小飞
随着一场秋雨一场寒 , 保暖类产品开始畅销 。 如今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 , 人们身上的保暖装备早已从当年的厚毛衣、大棉裤 , 变成了保暖内衣+羽绒服 。 其中 , 靠保暖内衣发家致富的南极人相信很多人都穿过 , 凭借卓越的产品质量、高性价比和铺天盖地的广告 , 一度成为大陆最畅销的保暖内衣品牌 。 然而 , 到目前为止 , 南极人的经营方式引起了越来越多人的质疑 。
【电子商务|工厂早已停产,靠“卖吊牌”为生,现业绩降4成,卖不动了?】细心的消费者应该发现了 , 南极人这一品牌在市场上不仅出现在保暖内衣领域 , 电热毯、母婴用品等各种商品 , 只要你能想到的类型 , 几乎都有南极人这一品牌 。 曾专注于保暖内衣的品牌的南极人 , 现在似乎已经变成了一家“杂货铺” 。 之所以会出现这种现象 , 是因为南极人已经“转型”为“南极电商” 。
2008年金融危机后 , 南极人为了谋求持续发展 , 逐渐切断了所有的生产线和销售终端 , 转型为以品牌授权为主业的轻资产公司 , 也就是说开始走上“卖吊牌”道路 。 此外 , 在2015年南极人“借壳”登陆A股上市 , 接连收购了许多品牌 , 将业务拓展到互联网领域 。
全资子公司时间互联作为移动端流量媒体供应方的代理 , 为客户在供应方平台推广APP、投放广告 , 一般来说 , 这是一种中间商赚取差价的业务 。 截至上半年 , 南极电商公司总部拥有授权经销商7943家 , 产业链服务平台拥有授权供应商1730家 。 对此 , 一些消费者或已被“忽悠”12年之久了 。
简单点来说 , 只要你有钱 , 公司就可以授权你吊牌 , 这样你的产品就可以贴上“南极人” , 正所谓万物皆可南极人 。 这就是为什么很多人购买南极人保暖内衣 , 但回来后却发现质量参差不齐 , 所以在市场上购买的南极人或许真正值钱的只有吊牌 。
不可否认 , 这种商业模式确实非常有利可图 , 毕竟不再承受厂房、设备、仓库和库存的压力 。 在2019年 , 南极电商营业收入从3.89亿元增加到39.08亿元 , 净利润从1.66亿元增加到12.06亿元 。 这些数据也让很多人感到震惊 , 靠着吊牌授权年入12亿 , 这样的盈利模式就连很多大品牌也“自叹不如” 。 然而这种方法的缺点也很明显 , 由于产品和质量这方面都不归公司管 , 也就导致市场南极人产品质量各不相同 。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 , 南极电商品牌共有251起投诉 , 内容包括产品质量、虚假宣传、服务态度差、退货、换货纠纷等问题 。 此外 , 南极人产品也曾多次因质量问题上榜不合格产品黑名单 , 被相关部门点名 。
据南极电商最近发布的中报显示 , 2021年上半年 , 南极电商实现收入16.61亿元 , 净利润为2.46亿元 , 同比下降42.85% 。 如果长期如此发展 , 不注重质量控制 , 品牌价值就会不断被“消耗” , 也许有一天南极人将在市场上就“卖不动”了 。
此外 , 在资本市场上 , 南极电商也并不突出 。 自2020年7月中旬 , 其股价达到最高点24.41元 , 总市值为595亿元后便一路下跌 。 截至2021年9月24日 , 该公司股价仅为6.75元 , 再创阶段新低 , 总市值为165.7亿元 , 较高点蒸发430亿 。 值得一提的是 , 在财务报告中 , 南极电商仍表示计划在未来五年实现约3000亿元的GMV , 其中零售端约2000亿元 , 供应链服务端约1000亿 。
事实上 , “卖吊牌”的做法并不是只有南极人一家在做 , 恒源祥、北极绒、俞兆林和拉夏贝尔等品牌也都转行开始卖吊牌 。 但是品牌授权模式并不能成为质量问题的挡箭牌 , 消费者选择购买是因为他们对品牌的信任和认可 , 如果质量控制长期被轻视或缺失 , 品牌价值必然会被透支 。
结语:互联网为南极人等企业提供了一个展销平台 , 而南极人又把自己变成了一个“不生产 , 只卖牌”的平台 , 这种做法成本极低 , 利润丰厚 , 但对于消费者来说 , 可能面临更多的产品质量和信任危机 。 在越来越多的消费者质疑南极人的口碑时 , 不知道这门“卖吊牌”的生意 , 还能坚持多久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