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文章图片

航天员 封神!从60多步到11步,效率提高8.5倍,合成淀粉能拿下诺奖吗?

将来生产粮食或许不用再种地 , 只需20万亩的生物反应器就能生产出全国6.4亿亩玉米的淀粉总产量 。 这听起来像是科幻电影里面的情节 , 但如今正在成为现实!
2021年9月24日 , 我国科学家在国际知名期刊Science上发表重大科技成果 , 首次对外公布了一种颠覆性的淀粉制备方法 。
在实验室条件下 , 我国科学家以二氧化碳和氢气为原料 , 精心设计了11步化学聚糖主反应 , 成功合成了淀粉 , 生产效率是传统农作物的8.5倍 , 将原来60多步生化反应缩短了50多步 , 大大提高了效率 , 在全球科学界引发巨大轰动 。
人工合成淀粉有哪些优势?
第一 , 可节约90%以上的淡水和土地资源 。 如果能量供应充足 , 那么1m的反应器生产的淀粉量就相当于5亩玉米 。 据统计 , 我国玉米的平均亩产量在800~1200斤左右 , 折中取1000斤来计算 , 1m的反应器就可生产5000斤的玉米淀粉量(纯淀粉量在3000斤以上) 。
预计在2021~2022年度 , 我国玉米的种植总面积可达6.4亿亩 。 如果采用生化合成 , 最少只需20万亩的占地面积(只铺一层的情况下)即可完成全国玉米的淀粉生产任务 。 如果把生物反应器铺上10层 , 所需面积只需要2万亩 , 极大地节约了土地资源 。
第二 , 减少农药、化肥污染 , 节能环保 。 传统农业要获得高产 , 化肥和农药必不可少 , 但这也给环境保护、食品安全带来了隐患 。
来自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显示 , 我国化肥的年施用量超过5000万吨 , 农药施用量达200多万吨 , 对淡水河湖造成了严重污染 。 大家都知道 , 我国河湖富营养化趋势日渐加重 , 安徽巢湖、江苏太湖等深陷“营养病” , 蓝藻水华频繁爆发 , 在这背后化肥的滥用难辞其咎 。
人工合成淀粉比传统的农业生产方式更环保、节能 , 也更可持续 , 从根本上解决了抗生素、农药残留等食品安全问题 。
第三 , 加快实现“碳中和” , 缓解温室效应 , 延缓全球气温升高 。 2020年9月 , 我国在第75届联合国大会上宣布将于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 , 争取在2060年实现碳中和 。 为实现这一宏大愿景 , 一场深刻的系统性社会经济变革在国内相继展开 , 涉及到产业、能源的方方面面 。
以二氧化碳为原料合成淀粉 , 不仅做到了变废为宝 , 还为我国早日实现碳中和提供了新的解决方案 , 具有极为重要的潜在应用价值 。
人工合成淀粉是如何实现的?
人工合成淀粉是基于自然界的光合作用提出的 , 其原理还要从植物的光反应和暗反应说起 。
自然界最常见的淀粉合成方式:光合作用植物的光合作用分为光反应和暗反应两部分 , 前者发生在类囊体薄膜上 , 后者则发生在叶绿体基质内 。 在光反应阶段 , 水在光解作用下生成氧气和还原氢 , 这里的还原氢为暗反应阶段的碳循环提供了还原动力 。
重点是暗反应阶段 , 该过程又可以进一步分为CO2的固定以及C3的还原2个过程 。 首先 , CO2与C5在酶的催化作用下分解成2分子的C3 , 实现了CO2的固定 。 接着 , 生成的C3在还原氢、ATP和酶的作用下生成葡萄糖、水以及C5 。 反应生成的C5再次参与碳循环 , 如此反复 , 源源不断地生成葡萄糖(葡萄糖经聚合之后即形成淀粉) 。
人工合成淀粉:从60多步到11步首先 , CO2在电氢还原作用下生成甲醇 , 再经过碳碳缩合反应生成C3 , 而C3是一个重要中间体 , 包括DHA(二羟丙酮)、DHAP(磷酸二羟丙酮) 。 之后再经过三碳缩合反应就可以生成C6 , 也就是葡萄糖单体 , 最后经生物聚合就可以生成淀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