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反应 跨越20亿年的史前文明 加蓬核反应堆群释疑( 三 )


第49页就描述了脱硅现象和反应堆稳定运行间的矛盾 。
12)前一个矛盾现象也点出了本文开篇谈过的“自然形成理论”最大的矛盾:在漫长的数十万年间 , 水循环环境、中子毒物存量、脱硅和粘土化、地震、核燃料消耗、堆芯变形、孔隙率等诸多变量必然会发生不小的变化 。 而一点点细微的变化都可能使反应堆脱离临界状态导致烧堆或停堆 , 那么除非在人造环境下运行 , 否则15个史前反应堆绝无可能稳定运转数十万年之久 。
以上矛盾现象仅是举例而已 , “自然形成理论”无法解释的现象太多了 , 以至于称其千疮百孔并不过分 。
可叹的是 , 对于大量的矛盾现象 , 许多科学家都视而不见 。 比如法国核物理学家Roger Naudet在《OKLO:化石核反应堆》(第6、13章和结论的英文翻译稿)[2
的第87页的最后说:“尽管7~9号反应堆存在许多(无法解释)的问题 , 我们的假想为(将来)解释大多数特异现象提供了空间 。 ”我们看到 , Roger Naudet先生此时不是在科学上探讨各种可能性 , 而是在阐述他对“自然形成理论”的坚定信仰 。 仅从本文摘录的矛盾现象来分析和推测 , 就足以发现这些史前反应堆不是自然形成的 , 而是有外壳、有管路、结构精巧的大型核反应堆群 。
2. 为何大型核反应堆群在三角洲上被发现?
当我们以史前文明的视角来观察 , 会发现这些反应堆的布局非常合理 。 科学研究早就发现Oklo-Okelobondo和Bangombe反应堆群所在的地层是三角洲区域(如[4
[5
[15
) 。
法国科学家Fran?ois Gauthier-Lafaye在其编著的《加蓬的铀矿藏及Oklo核反应堆 – 1986》[3
一书107页的图51中明确绘出了Oklo-Okelobondo和Bangombe核反应堆的史前位置 , 是在三角洲前缘地带 。 这恰是供水充足、平缓的广阔浅水地带 , 正适合于建造反应堆 。
Oklo-Okelobondo和Bangombe核反应堆史前位置的剖面概念图
Oklo-Okelobondo和Bangombe核反应堆史前位置的平面概念图
按史前文明的思路推测 , 相距30公里的Oklo-Okelobondo和Bangombe反应堆不可能是孤立的 。 在20亿年前的三角洲前缘地带 , 应该还有更多的小反应堆构成一个大型的核反应堆群 。 Oklo和Bangombe反应堆都在盆地的翘起边缘地区被发现 , 它们的位置比较容易被找到和发掘研究 。 已经发现的这些史前反应堆的尺寸都不大 , 直径只有几米到十几米 。 因而 , 想进一步发掘核反应堆群 , 需要于盆地地表下350~1000米的深层进行密集的钻孔勘探 , 但是这样的勘探研究需要大量的资金、设备和人力 , 或许未来能有所突破 。
3. 为什么说史前核反应堆的发现本身就是奇迹?
围绕着加蓬史前核反应堆的发现还存在几个奇迹 , 就像是鬼使神差一般:
(1)铀235丰度测试
法国一家铀燃料处理厂对进口铀原料的测试发现铀235丰度(指铀235与总铀含量的比值)异常 , 导致发现了这些史前核反应堆 。 这个测试发现其实是非常偶然的 , 这是因为:
? 此前科学界发现地球上甚至整个太阳系中的铀235丰度都是固定比率的0.72% , 在当时来说 , 矿石的铀235丰度都是一个固定值 , 完全没有必要去关注原料矿石的铀235丰度 。 即使要检查数据值 , 在铀矿勘探时测量就行了 , 于采矿后关注矿石原料丰度有点无厘头 。
? 这个铀燃料处理厂在Oklo铀矿进口的两年间从没认真关注过原料铀235丰度 , 后来才发现之前进口的Oklo铀矿石存留样品也存在丰度异常 , 但在之前的检测中都被忽略掉了 。 发现问题时的丰度测试值0.717%和标准值0.720%差异很小[13
, 如果换一个测试人员可能也会把它们视作测量误差而忽略掉了 。 若非当时的值班测试人员较真 , 根本就不会有此发现 。 实际上 , 发现史前核反应堆后 , 科学界才号召各国把铀原料的铀235丰度列为常规测试[8

? 从图2可以看到 , 这些反应堆在整个矿区的体积占比很微小 , 当时被测的铀矿石来自于含铀多、体积大的1号、2号反应堆和周边矿的混合料 , 才使混料后的铀235丰度比之标准值有少许差异 。 如果换一批原料取样检查铀235丰度 , 恐怕就难以发现这些反应堆了 。
(2)反应堆在地下历经近20亿年仍保存完好
反应堆所在的Francevillian盆地远古沉积地层的变形之小和地层保存之好很罕见 , 这让许多地质和考古研究人员啧啧称奇 。
在地下越深 , 温度越高压力越大 。 如果地下环境温度超过200摄氏度 , 岩石就会发生形态变质(metamorphism) , 比如石灰石变质成大理石 。 研究发现 , 反应堆区域埋入地下十几亿年间的最大温度在180~200摄氏度之间 , 恰好在岩石变质的温度边缘[6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