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鲁豫抗日|统一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金融,赢得货币主导权
一、鲁西银行的创建与发展历程
全面抗战爆发后,在冀鲁豫三省边界地区,中共各地方组织积极发动群众组织武装,开展游击战争,开创抗战局面 。1938年上半年,鲁西北、泰(山)西、(微山)湖西等地初创抗日根据地 。1939年3月,八路军115师政委罗荣桓与代师长陈光率部挺进鲁西,相继取得樊坝战斗、陆房突围和大战梁山等战役的胜利,初步形成冀鲁豫边区 。1940年4月,在已建立30多个县抗日民主政权的基础上,鲁西行政主任公署成立 。1941年7月,为统一冀鲁豫边区和鲁西地区的军事指挥和加强抗日根据地建设,鲁西并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 。
鲁西部分县抗日民主政权发行地方流通券 。1939年秋,鲁西部分县抗日民主政权发行地方流通券以筹集抗战经费 。1939年8月至9月间,河南永城县抗日民主政府发行5分、1角、2角、5角、1元五种面额与法币等值的“永城县流通券”,当年即发行12万元,在创建和巩固永城抗日政权中发挥了一定作用 。1939年8月上旬,山东鱼台县抗日民主政府和湖边游击司令部共同设立后方办事处,发行1角、2角、5角、1元4种面额的“鱼台县地方流通券”,与法币等值流通,主要用于党政军机关开支 。
1939年7月至8月间,山东长清县因条件所限,虽未能按计划单独设立“泰西银行”,但银行机构与泰西行政委员会合署办公,发行1角、2角、5角3种面额的“泰西银行长清分行币”,后在1940年5月发行“泰西银行币”,少量流通于泰西各县 。
筹办鲁西银行,统一鲁西抗日根据地金融 。新成立的各县抗日政权迫于军政费用压力,设立银行机构、发行货币,但各自为政,政权统一却币制不一 。为加强对金融的统一领导,1940年1月20日,中共中央北方局要求,鲁南、鲁西应统一发行纸币,改变不统一的各自为政的局面 。不久后,山东省委发出筹办鲁西银行的指示,鲁西银行开始组织筹建 。
1940年5月,鲁西行政主任公署在山东东平县宣布成立鲁西银行,主要任务是印制和发行货币,保证军政供给,开展军工投资、合作社投资和农村贷款 。同年8月,委任八路军115师供给部部长吕麟兼任行长 。鲁西银行合并冀南银行冀鲁豫办事处,成为冀鲁豫抗日根据地的地方银行,业务范围由鲁西扩大到直南、豫北和鲁西南 。
文章图片
鲁西银行行员手册
1941年7月,随着鲁西地区并入冀鲁豫抗日根据地,鲁西银行币流通范围扩大到冀鲁豫三省结合地区50多个县 。
1942年春,为应对日伪军的进犯,在艰难环境下谋求发展,鲁西银行先后在泰西、运东、运西、鲁西北、湖西五个专区设立办事处,又称为第一、第二、第三、第四、第五办事处 。每个办事处设立2—3名会计、出纳和业务人员 。
1943年3月29日,为统一币制,打击伪币,驱逐法币,按照上级指示,鲁西银行与冀鲁豫区工商局联合办公,实行“统一监委,统一伙食,各成系统,共同行动”的联合办公制,对未设办事处的专区,在工商分局内设信用科,在各县工商局内设信用股,办理货币发行及存放汇等业务,逐步建构鲁西银行的组织体系,便于金融业务开展 。
1944年,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决定冀南和冀鲁豫两区党委合并 。6月,鲁西银行与冀南银行冀南区行合署办公 。
1945年5月,鲁西银行与冀南银行冀南区行正式合并,仍称鲁西银行,冀鲁豫工商局局长林海云兼任鲁西银行经理,韩哲一任监委,业务范围向北延伸到河北省衡水地区 。鲁西币与冀南币按牌价相互流通 。
二、鲁西币的印制、发行与流通
鲁西银行于1940年5月开始发行边币,到1946年1月并入冀南银行停止增发,总计发行24.4亿元鲁西币,用于财政19.26亿元,占发行总额78.93%;用于工商业投资与贷款4.59亿元,占发行总额18.81%;用于农业贷款0.55亿元,占发行总额2.25% 。历年流通量为1941年795万元,1942年2198万元,1943年1.34亿元,1944年7.5亿元,1945年24.4亿元 。
鲁西币币种和版别 。鲁西币按版别有31种本币、1种本票、5种临时流通券共37种,面额有4分、5分、1角、2角、2角5分、5角、1元、2元、5元、10元、20元、25元、50元、100元、200元、300元、500元等17种 。同冀南币一样,鲁西币也区分了普通版和地名版,地名版印有鲁西南、泰运、湖西、豫东等地名,在边区内一律通用,并没有实行分区流通 。
推荐阅读
- 抗战英烈周卓然 誓死抗日牺牲在中条山的骑兵少将
- 一代名旦梅兰芳是怎样用自己的方式抵抗日军的
- 抗日名将郝梦龄是怎么死的?
- 详细盘点那些令日军闻风丧胆的抗日名将
- 晋察冀抗日根据地 以冀中根据地为核心建立起来
- 解读抗日战争 侵华八年日本在中国死了多少人?
- 揭秘:他们出身土匪后来却成了东北抗日名将
- 抗日名将王铭章将军有几个儿子?王铭章将军后代
- 绿林出身的抗日英雄马占山
- 汪伪政府治安总长齐燮元 屠杀华北抗日民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