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河豚体内的剧毒是怎么来的?为什么明知是剧毒,人类还要拼死吃?
文章图片

文|科学虫洞
有一种遇到危险就会把自己鼓成气球的鱼 , 看起来萌态十足 。 它有着锋利的牙齿 , 能轻松咬断铁丝 , 它身怀剧毒 , 仅0.5mg即可使人丧命 。 这种鱼 , 就是河豚 。
让吃货欲罢不能的河豚古时候的人们也知道河豚的毒性 , 但从古至今都有人忍不住贪吃河豚 , 不少人更是为此付出了生命 。
日本可以说是世界上最喜欢吃河豚的国家了 , 在公元1592年 , 丰臣秀吉发兵远征朝鲜 , 没想到许多士兵因为贪吃河豚丧命 。
这种不体面的死法不但影响武士的形象 , 还降低了军队的战斗力 , 为了避免再发生类似的悲剧 , 他只好下令禁止武士吃河豚 。
在今天 , 日本河豚餐饮业有一套严格的标准 , 想要购买处理河豚 , 必须先取得专门的资格证 , 一般人还真处理不好河豚 。
在我国 , 吃货们食用河豚也有悠久的历史 , 美食家苏轼就曾经写出了“蒌蒿满地芦芽短 , 正是河豚欲上时”的诗句 。
作为长江三鲜之首 , 每年春天都有吃货争先恐后地品尝河豚 , 鲜嫩的鱼肉无疑是人间美味 , 但有时因为处理或认错品种 , 就会导致中毒 。
河豚体内的剧毒怎么来的?
河豚被列入全球十大毒物 , 它的毒性为什么那么强 , 这种剧毒是与生俱来的吗?
其实 , 河豚的毒素并不是自己产生的 , 而是跟生存环境和食性有关 。 河豚主要生活在水的中层或底层 , 不管是海洋还是江河都有它们的身影 。
而河豚毒素是由一种叫做“假交替单胞菌”的细菌产生的 , 这种细菌广泛分布在海水环境中 , 比如沉积物或浮游生物碎屑 。
贝类等生物生活在这些物质附近 , 通过摄食 , 体内也携带了这种细菌 。 而这些含有有毒细菌的生物 , 又在河豚的食谱上 。
河豚食性比较杂 , 主要吃贝类、甲壳类和幼鱼 , 它们日复一日地食用着携带有毒细菌的食物 , 体内也就蓄积了大量的河豚毒素 。
在繁殖季节 , 河豚的毒性达到最大 , 并且雌性的毒性大于雄性 。 一只河豚身上 , 最毒的部位是卵巢和内脏 , 除此之外 , 血液、鱼皮、眼睛等部位也含有毒素 。
为什么明知剧毒 , 人类还要拼死吃?河豚毒素是毒性最强的神经毒素之一 , 致死剂量非常低 , 而且一般的烹饪方法比如腌渍、日晒等 , 都不能破坏它 , 中毒之后缺乏有效的解救措施 。
中了河豚毒素的人 , 快的话30分钟之内就会发病 , 慢一点的也只有3到6个小时 , 发病非常急 , 如果抢救不及时 , 那么受害者最多只能活几个小时 。 并且 , 由于河豚毒素不作用于心脏 , 中毒之后 , 受害者虽然极度痛苦 , 但意识却是清醒的 。
值得一提的是 , 河豚毒素并不只存在于河豚身上 , 也存在蓝圈章鱼、芋螺等动物体内 。 这种毒素可以帮助它们保护自己或者捕食 。
河豚体型圆润 , 受到威胁时会迅速吸入水或者空气 , 让自己膨胀成一个球 , 以此恐吓敌人 。 同时 , 锋利的牙齿和毒素也是它们的大杀器 。
这样看来 , 河豚实在是不好招惹 , 但吃货们却一点儿也不怂 , 冒着中毒身亡的风险也要品尝河豚的美味 , 并且这样的人不在少数 。
为什么人们明知河豚身上有剧毒 , 却还是拼死都要吃呢?一个重要的原因当然是 , 河豚确实是一种让人又爱又恨的美味 , 让吃货欲罢不能、割舍不下 。
河豚的肉脂肪少 , 肉质紧实鲜香;而河豚的皮则饱含胶质 , 同样是优质的食材;就连鱼骨放到锅里炸一炸 , 也是一道好菜 。
河豚身上的河豚毒素 , 是食物蓄积和体内微生物共同导致的 , 这样一来 , 我们就可以通过养殖技术降低河豚身上的毒素浓度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