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气温变暖的严峻挑战下 , 怎样处理二氧化碳成了“老大难” 。 作为碳排放大户的能源类企业 , 还会因为二氧化碳的过量排放 , 直接影响到企业的生存发展 。
【二氧化碳|二氧化碳竟能合成淀粉?中国科学家取得重大突破,国际首次!】有没有这样一种可能 , 把这种已经威胁到了地球环境的气体 , 转变成人类生存所必须的淀粉?这似乎是天方夜谭 , 但现在 , 已经被中国科学家变成了现实 。
01
二氧化碳→淀粉
淀粉是小麦、玉米等人类粮食的主要成分 , 只能由农作物通过光合作用 , 将太阳能、二氧化碳和水转化而成 。
但日前 , 来自中国科学院天津工业生物技术研究所(下称“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人员 , 取得了一项突破性进展——不需要土地种植农作物 , 而是像酿造啤酒一样 , 淀粉可以从工厂中直接制造出来 。
而这个过程中所需要的原材料 , 就是令人头疼的二氧化碳 。
我国科学家成功实现二氧化碳到淀粉的从头合成 , 这在国际上尚属首次 , 相关成果于北京时间9月24日发表在国际顶尖杂志《科学》上 , 受到全球瞩目 。
天津工业生物所的科研人员 , 创制了一条利用二氧化碳和电解产生的氢气 , 人工合成淀粉的路线 。 反应步骤从自然界的60步左右 , 缩短到人工的11步 , 淀粉合成速率是玉米淀粉合成速率的8.5倍 。
从能量角度看 , 光合作用的本质是将太阳光能转化为淀粉中储存的化学能 。 因此 , 将光能高效地转变为化学能并储存下来成为关键 。
“我们想到了光能—电能—化学能的能量转变方式 。 ”天津工业生物所副所长王钦宏说:“首先 , 光伏发电将光能转变为电能 , 通过光伏电解水产生氢气;然后 , 通过催化剂利用氢气将二氧化碳还原生成甲醇 , 将电能转化为甲醇中储存的化学能 。 这个过程的能量转化效率超过10% , 远超光合作用的能量利用效率 。 ”
科研人员挖掘和改造了来自动物、植物、微生物等31个不同物种的62个生物酶催化剂 , 最终优中选优 , 使用10个酶逐步将甲醇转化为淀粉 。
据科研团队介绍 , 在充足能量供给的条件下 , 按照目前的技术参数推算 , 理论上1立方米大小的生物反应器 , 年产淀粉量相当于我国5亩土地玉米种植的平均年产量 。
02
对碳中和意义重大
当今世界 , 全球正面临气候变暖、粮食危机等一系列难题 , 二氧化碳的转化利用与粮食淀粉的工业合成 , 正是应对挑战的重大科技之一 。
该成果尚处于实验室阶段 , 离实际应用还有很长的距离 , 但如果成本能降低到可与农业种植相比的经济可行性 , 将有机会节省超过90%的土地和淡水资源 , 并消除化肥和农药对环境的负面影响 , 对于提高人类粮食安全水平 , 促进“碳中和”的生物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 。
我国提出力争2030年前实现碳达峰、2060年前实现碳中和的目标 , 这项技术为“双碳”目标的实现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 。
“如果能够在经济可行性上与农业种植可以竞争的话 , 它会对我们的粮食安全 , 到二氧化碳的利用 , 到我们‘双碳’的目标 , 都会起到非常重大的支撑作用 。 ”论文通讯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所所长马延和说 。
关于人工合成淀粉的产业化问题 , 马延和表示 , 计划在未来5至10年内 , 建立工业示范 , 以工业尾气为原料 , 利用光伏等可再生电源分解水提供氢气 , 在化学反应器中进行二氧化碳高效还原 , 在生物反应装置中合成淀粉 。
论文第一作者、天津工业生物所副研究员蔡韬说:“我们的整体设计思路是将热电厂和水泥厂排放的高浓度二氧化碳分离出来作为原料 , 将低密度太阳能转化为高密度电/氢能作为能源 , 形成简单的碳氢化合物 , 然后再设计出从碳氢化合物到淀粉的生物合成过程 。 ”
科研人员表示 , 如果人工合成淀粉示范可以达到理论能量转换效率的80% , 那么10度电大约可以合成1公斤淀粉 , 这项成果具有相当大的应用潜力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