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ar-t 国内首例CAR-T癌症患者出院,120万天价费用,看效果再说值不值


car-t 国内首例CAR-T癌症患者出院,120万天价费用,看效果再说值不值
文章图片

car-t 国内首例CAR-T癌症患者出院,120万天价费用,看效果再说值不值
文章图片

car-t 国内首例CAR-T癌症患者出院,120万天价费用,看效果再说值不值

对于癌症患者而言 , 每一阶段治疗结束后的等待往往是最熬人的——治疗效果能不能达到预期?有没有生的希望?还能不能再坚持?
在接受CAR-T细胞治疗前 , 弥漫性大B细胞淋巴瘤患者陈阿姨 , 就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失望:一线治疗后复发、二线疗效欠佳……直到6月22日 , 中国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获批上市 。
在与治疗团队进行充分沟通后 , 一批专为陈阿姨量身定制的CAR-T细胞被回输回陈阿姨体内 。 细胞回输后 , 陈阿姨的症状很快得到缓解 , 并在8月26日康复出院 。
而给陈阿姨带去希望的 , 正是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上海血液学研究所的赵维莅教授 。
赵维莅
选择一条艰难的路赵维莅出生于医学世家 , 自小耳濡目染的 , 都是医生能给病人带去的温暖和希望 。 因此 , 在选择专业和职业方向的时候 , 医生 , 就成了她的不二选择 。
赵维莅的起点非常高 。 1991年 , 她以优异的成绩考入了上海第二医科大学(现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 。 而她后来的导师 , 就是我国细胞遗传学和分子遗传学专家 , 陈赛娟教授 。
上海交通大学医学院附属瑞金医院
本来 , 赵维莅可以站在导师的肩膀上 , 继续攻关“血癌”方向 。 但在血液病临床一线工作了一段时间后 , 赵维莅的注意力却被另一个方向——恶性淋巴瘤 , 吸引了 。
恶性淋巴瘤也就是我们俗称的淋巴癌 , 是全球十大高发肿瘤之一 。
即便世界卫生组织把淋巴癌定义为“可治愈的肿瘤” , 但因为淋巴结非常容易受到炎症和药物等因素的影响 , 想做淋巴瘤的病理诊断 , 往往非常难 。 即便是确诊了 , 由于淋巴瘤的分型非常复杂 , 除了组织形态学之外 , 还得结合复杂的免疫组化甚至基因检测才能确定分型 , 确诊后的治疗方案选择难度也很大 。
但赵维莅偏偏要选择这条更艰难的路 。 因为她除了看到恶性淋巴瘤本身的难度之外 , 更看到了这类疾病近几年急剧升高的发病率 , 以及居高不下的患者死亡率 。 再加上 , 恶性淋巴瘤目前尚未有突破性的诊断和治疗方法……这些都让作为相关领域医生的赵维莅觉得 , 自己责无旁贷 。
很快 , 赵维莅就在这一领域取得了不错的成果 。
她先是系统地揭示了NK/T细胞淋巴瘤的基因组学图谱 , 后又发现了miRNA187高表达患者易发生化疗耐药 , 在国际上率先报道miRNA/Ras通路在淋巴瘤进展中的关键作用 。 这些研究 , 为淋巴瘤的诊治提供了新的预后分子标志和药物靶点 。 同时 , 她还以生物学行为的独特角度 , 为临床设计恶性瘤靶向治疗新药物提供了新的理论基础 。
在这基础上 , 由赵维莅主导建立的淋巴瘤临床诊治和科研攻关密切结合的临床科研综合团队 , 成型了 。
救命的CAR-T细胞疗法CAR-T细胞疗法是国内首例该疗法获益人——陈阿姨的救命稻草 , 但对于赵维莅而言 , 她很早就知道这个疗法 。
CAR-T细胞疗法简单来说是把人体自身的T淋巴细胞提取出来 , 通过特殊培养 , 让它们成为专攻某个肿瘤细胞的“超级战士” 。 把这些“超级战士”回输到患者体内 , 它们就会通过免疫作用释放大量的多种效应因子 , 高效、快速地杀死肿瘤细胞 。 从诞生到现在 , 这种疗法早就已经成了科学家们口中的“癌症治疗第五支柱” 。
但知道归知道 , 因为政策原因 , 赵维莅和团队还没有机会把这种方法运用到国内的临床患者身上 。 直到今年6月 , 国内首个CAR-T细胞治疗药品获批上市 。 案例中的陈阿姨 , 也有幸通过评估 , 成了这种疗法的第一批受益人 。
但CAR-T细胞疗法 , 并非没有难度 。 它对患者和医疗团队本身 , 都是一种挑战 。 首先 , 由于这种疗法需要私人订制 , 所以它的价格非常昂贵 。 从目前传播比较广的消息版本看 , 一针就要120万 。
而对于医疗团队来说 , 从分离、纯化得到T细胞开始 , 后面的每一步都不容有错 。
一般来说 , 医疗团队从病人的血液中得到纯化后的T细胞 , 就要开始“私人定制”的过程 。 他们会先把这些T细胞放到实验室培养到足够的数量 , 然后对这些T细胞进行基因改造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