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普 别担心,这样不会感染HIV!


 科普   别担心,这样不会感染HIV!


1
HIV身上最大的一个标签是 , 「无法治愈」 。
希望大家了解到的是 , HIV虽然暂时无法治愈 , 但治疗水平已经达到「只要尽早发现 , 控制住病毒 , 就不会影响预期寿命」的程度 。
对于不太了解HIV的人来说 , 「无法治愈」是很多人对HIV避之不及的原因 。 对疾病的恐惧是人之常情 , 但过度恐惧 , 以至于脱离疾病本身去防备就未免有些反应过度了 。
HIV并没有那么可怕 , 很多你以为会感染HIV的事 , 其实并不会 。
1针头刺伤
无论是图钉、缝衣针还是针头 , 即便沾染了HIV阳性血液 , 都不太可能会使你感染 。
目前 , 国内还没有出现仅仅因为针头刺伤而感染HIV的案例 。 这是因为 , HIV通过血液传播 , 需要满足「存活的HIV病毒」、「足量的体液暴露」的要求 。
【|科普 | 别担心,这样不会感染HIV!】在实验环境下 , HIV在空气中暴露3-5分钟就会死亡 。 死亡的HIV不具备传染性 。
所以 , 图钉或针上沾有HIV感染者的血液并不可怕 , 上面的血液很快就会变干 , 变干后还会加速HIV的死亡 。
退一步说 , 就算在HIV存活期发生了接触 , 图钉和针上能附着的血液量非常少 , 并不足以发生HIV感染 。
「针头刺伤」也是如此 。 仅仅是携带血液的针头刺伤 , 而不向体内注射血液 , 这种情况致使感染的风险非常低 。
除非针筒有刚刚新鲜抽取的血液 , 且除刺伤外还存在「注入足量血液」这样的行为……那样就存在高感染风险了 。 但清醒状态下并且能够自由活动的人 , 很难遭遇如此极端情况 。
2唾液接触
HIV经由唾液接触的形式有很多 , 包括接吻、轻咬或舔舐皮肤、共用餐具和食物等等 。 但是唾液中的HIV病毒量很低 , 单纯想要通过这种途径感染HIV几乎不可能 。
唾液的HIV病毒含量到底有多低呢?
研究表示 , 处于急性感染期和发病期的HIV感染者血液中的HIV病毒含量在10万-100万/ml , 而唾液中的HIV含量每毫升小于1 。
所以 , 就算是伤口接触了唾液 , 也无法满足条件引发感染 。 更别提接吻、共用餐具和食物这样的事了 。
唯一感染的可能性 , 是双方口腔均存在伤口且流血 。 这种情况下 , 可能真的会发生血液感染 。 比如:两方在接吻时互相咬伤对方 , 造成大出血 , 伤口接触到血液导致HIV感染 。
不过 , 唾液就不背锅了 , 这是血液传播的范畴 。
3接触沾有HIV感染者体液的物品
HIV的传播 , 需要「进入」 。
也就是说 , 如果你接触沾有HIV感染者体液的物品时 , 并没有伤口可供HIV进入 , 就不会有感染风险 。 【就算体外HIV感染者体液的物品体外接触伤口也是理论上的实际没啥问题】
更何况 , HIV离开人体后 , 存活的时间并不长 。
所以 , 在日常生活中处理沾有HIV感染者血液、精液、前列腺液、直肠液、乳汁、尿液、唾液的纸巾、毛巾、床单 , 甚至性玩具等物品时 , 只要不提供伤口和对方直接性的接触 HIV「趁机而入」是不会感染的 。
【就算你们所谓HIV】
如果怎么都不放心 , 在清洗这些物品时 , 你还可以用热水或者消毒液浸泡10分钟 。
这是因为 , HIV非常脆弱 , 液体中的HIV加热到56度 , 10分钟即可灭活;如果煮沸 , 可以迅速灭活;用70%的酒精、10%漂白粉、2%戊二醛、4%福尔马林、35%异丙醇、0.5%来苏水、0.3%过氧化氢、过氧乙酸等任意一种消毒剂处理10分钟 , 也可灭活 。
4感染HIV的风险
在日常生活中 , HIV的主要传播途径依然是血液传染、性传播以及母婴传播 。 排除掉以上三种情况 , 再稍微了解一下HIV病毒的特性 , 就可以客观看待和HIV感染者接触过程中的各类行为了 。
以下四类要素均被满足 , 才有感染HIV的风险:
第一、HIV必须存活才有传染性 。 但在空气中暴露3-5分钟 , HIV就会死亡(实验环境) 。
第二 , HIV病毒浓度必须达到一定程度才会造成感染 。
第三 , HIV传播必须经由足量的高危体液交换 , 如精液、血液、阴道分泌物、乳汁、直肠液等 。 泪液、唾液、尿液等体液不具备感染性 。
第四 , HIV传播必须通过皮肤或黏膜创口发生高危体液交换 。
单次暴露行为可能造成的HIV感染概率 , 仅供参考 。 要记得 , 概率始终是概率 , 对每个人来说 , 每次高危暴露的风险只有0%和100%的区别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