鸡油菌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伞菌纲—鸡油菌目


鸡油菌 【地球生物全系列——从单细胞到人类】伞菌纲—鸡油菌目


伞菌纲—鸡油菌目真核生物域
真菌界
担子菌门
伞菌亚门
伞菌纲
鸡油菌目
鸡油菌目(学名:Cantharellales)是伞菌纲下的一目 。 这一目不仅包括鸡油菌 , 也包含了一些齿菌(齿菌科)、珊瑚菌(滑瑚菌科、锁瑚菌科)以及皮壳菌(Botryobasidiaceae) 。
鸡油菌目中的真菌可与植物形成外生菌根菌、腐生菌与兰科菌根等菌根 。
该目中 , 齿菌属真菌(特别是美味齿菌)可食用 , 味道鲜美 。 而角担菌科的一些真菌——尤其以立枯丝核菌而闻名——可造成谷物等经济作物出现褐斑病等严重疾病 。
下属科:
滑瑚菌科(Aphelariaceae)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角担菌科(Ceratobasidiaceae)
锁瑚菌科(Clavulinaceae)
齿菌科(Hydnaceae)
胶膜菌科(Tulasnellaceae)
1.鸡油菌科鸡油菌科(学名:Cantharellaceae)为层菌纲非褶菌目的一个科 。 此属的模式种为鸡油菌属(Cantharellus cibarius) 。
子实层生于喇叭型担子果的外侧 , 常具条状或网状棱纹(皱纹或皱褶) 。 生殖菌丝膨大 , 孢子非淀粉质 。 鸡油菌科(Cantharellaceae) , 无隔担子菌纲多孔菌目的一科 。 子实体从管状变成漏斗形 , 全部膜质 , 或具中生柄和菌盖 。 菌肉菌丝体 , 为一体型 , 有或无锁状联合 。 子实层有皱或平滑到多少显著的皱褶 。 主要皱褶通常是放射式排列 , 并且趋向边缘呈扇形分枝 , 发育良好时具横脉 。 担子细长 , 棒状 。 孢子无色 , 壁平滑 , 近球形、卵圆形或椭圆形 。 该科营地生 , 腐殖质生 , 一小部分发生于腐烂的木头上 。 该科下分4属 , 其中有些种类 , 如鸡油菌和喇叭菌是美味的食用菌 。
(1)鸡油菌属鸡油菌属(学名:Cantharellus)为层菌纲非褶菌目鸡油菌科的一个属 。 此属的模式种为鸡油菌(Cantharellus cibarius) 。
鸡油菌为真菌界鸡油菌目的子实体肉质 , 喇叭形 , 杏黄色至蛋黄色 , 菌盖宽3—9 厘米 , 最出扁平 , 后下凹 。 菌肉蛋黄色 , 味美 。 鸡油菌含有丰富的胡萝卜素、维生素c 、蛋白质、钙、磷、铁等营养成分 。 性味甘、寒 。 具有清目、利肺、益肠胃的功效 。 常食此菌可预防视力下降、眼炎、皮肤干燥等病 。 鸡油菌是世界著名的四大名菌之一 , 有时也叫杏菌、杏黄菌或黄丝菌 。
鸡油菌在烹制时菇体很吸油 , 吃的时候一口咬下去 , 和了蘑菇液汁的油水被挤压流出来 , 如鸡油一般 故此得名 。 成熟的鸡油菌有点喇叭花的样子 , 颜色很鲜艳 , 比一般的蘑菇要韧 , 有点弹性 闻起来有明显的杏香味 。 鸡油菌有好几个种类 , 最正宗的是叫做cibarius的品种 。
鸡油菌通常在秋天生长于北温带深林内东欧和俄罗斯出产世界上最好的鸡油菌 。 中国部分地区也出产几个品种的鸡油菌 , 其中以四川及湖北西北地区的质量较好 , 但产量不大 。 鸡油菌在德国非常有名 , 它和著名的德国香肠一样受人喜爱 , 但价格要贵很多 。 鸡油菌的味道特别之处在于那种典型的杏香味 , 这种味道是任何种类的食物所没有的 。 吃鸡油菌的方法有多种花样 , 最为特别的可能要算奶油香草鸡油菌 。崇尚美食的法兰西人认为把鸡油菌与香草、奶油一起烹食会将鸡油菌的特别香味发挥到极致 。 把鸡油菌用白醋渍了加进一些香草也是欧洲常见的吃法 。 中国人吃鸡油菌的方法主要是煲汤或者作为配菜炒肉 , 炖得久一些 , 那种特别的味道就会出来 , 鸡油菌炒火腿是一道名菜 。 鸡油菌性寒 , 吃鲜菌最好用开水焯两三分钟 , 放凉再用较好 。 无论是新鲜的还是干的 , 鸡油菌的香气都很明显 。
中国传统医学对鸡油菌有诸多评价 。 据资料记载 , 鸡油菌性寒味甘有利肺明目、补益肠胃、清热利尿、益气宽中之效 , 经常食用可治疗维生素A缺乏所引起的皮肤粗糙、干燥症、夜盲症、视力失常、眼炎等疾病 。
①化学成分鸡油菌子实体易挥发性成分进行GC-MS分析 , 共检测出34种物质 , 主要以酯类为主 , 占总峰面积的53.28% , 其次是酸(30.34%)还含有少量的酮类、醛类、烷烃以及烷烃衍生物 。 其中 , 酯类中亚油酸乙酯含量最多为30.703% , 其次为油酸乙酯为11.554%、棕榈酸甲酯4.789%;酸类中主要以顺式-十八碳烯酸(13.480%)、棕榈酸(13.463%)、硬脂酸(3.206%)为主 。
②菌丝培养鸡油菌作为一种外生菌根真菌, 既具有重要的经济价值 , 又具有重要的生态功能 。 受菌丝体培养技术的制约 , 鸡油菌引种驯化工作一直没有取得突破性进展 , 其开发利用仅限于野生资源 。 近年来 , 人们掠夺式地采集严重损害了鸡油菌赖以生存、生长的自然环境导致鸡油菌产量逐年减少 , 在某些区域甚至濒危灭绝 。 因此寻找制约鸡油菌菌丝萌发和生长的关键因素 , 明确其生长发育规律 , 对开展鸡油菌人工驯化研究 , 加强鸡油菌资源保护具有重要意义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