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池 伏牛山麓筑丰碑——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侧记


天池 伏牛山麓筑丰碑——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侧记
文章图片

天池 伏牛山麓筑丰碑——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施工侧记

伏牛山脉 , 尧山南麓 。
在这片孕育着希望的热土上 , 一座宏大的现代化大坝 , 拔地而起 , 巍然矗立 , 仿若镶嵌在黄鸭河上的一颗璀璨明珠 。 北纬33°56' , 东经112°25' , 这里是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 。 2021年8月18日 , 伴随着火红色夕阳的缓缓落下 , 最后一层过渡料碾压完成 , 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顺利填筑至封顶高程!
寒来暑往 , 春去秋来 。 有一群人凭借着能征善战的坚韧精神、精益求精的专业素质、优质高效的履约形象 , 勇攀高峰、追求卓越 。 他们就是水电十一局的建设者 , 在青山绿水之间唱响了一首荡气回肠的奋斗之歌 。
筑绿色大坝
在保护中建设 , 在建设中保护 , 贯穿了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项目的整个过程 。
行业内的人都知道 , 抽水蓄能电站是电力系统中最可靠、最经济、寿命周期长、容量大、技术最成熟的储能装置 , 是新能源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
二分局副分局长兼项目经理朱宝鑫介绍 , 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全部建成投产后 , 每年可节省标准煤8.4万吨 , 减少二氧化碳排放21万吨 , 将更好地服务河南蓝天工程 , 促进河南生态文明和地方经济社会发展 , 对推动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服务国家能源安全战略具有重要意义 。
在建设的过程当中 , 怎么最大限度的减少生态环境的破坏?项目部在公司、分局的指导下 , 进行施工环境检测、岩土情况勘察、施工方案设计后 , 提出了数个可行的方案 。
朱宝鑫总结说 , 一是减少开挖对山体造成的扰动 , 二是“废”料利用 , 三是减少工程用地 , 四是做好环保降尘工作 。
上水库坝址河谷呈“V”型 , 坝址上游有范家沟、老冯沟与炮房沟3条沟交汇 , 使得地势较开阔 , 形成了一个良好的天然库盆 , 库容条件较好 。 但左、右坝肩附近山体较单薄且有小垭口 , 坝址岩性主要为花岗岩 。 根据库容复核情况需对范家沟大规模开挖 , 炮房沟与老冯沟仅作适当整形 , 能够大幅度减少开挖 。 挖出来的石料可直接用于大坝一期、二期填筑 , 做到挖填平衡、物尽其用 。 为减少工程用地 , 项目部尽量利用荒地、滩地、坡地以及原施工场地 , 减少了不必要的开垦 。
场内安装自动喷淋装置 , 洒水降尘 , 在工地入口设置自动洗车设施 , 避免工程车辆“拖泥带水”污染村庄 。
2021年8月18日 , 河南天池抽水蓄能电站上水库大坝全线封顶 , 这里的山水景色愈加地葱郁起来 。
让技术数字说话
勇于创新 , 方可突破 。
大坝施工前 , 项目部从前期策划大纲中发现 , 上、下水库面板堆石坝上游防护设计采用的是碾压砂浆固坡技术 。 常务经理周立波介绍到:“该工艺存在施工周期较长、施工成本较高、碾压平整度等质量控制难度大和施工期间安全隐患大等缺点 , 初期投标时单价偏低 。 ”
想解决潜藏的安全、成本等风险 , 唯有开拓视野 , 打破固有的思维模式 , 才能够创新和突破 。 为此项目部积极鼓励工程技术人员搞发明创造 , 让“金点子”、合理化建议迅速转化为生产力 。
项目总工于庆时敢想敢干在他的主导下 , 以“新技术”为切入点 , 将上、下水库面板堆石坝上游防护变更为翻模固坡砂浆防护技术 , 不仅能够控制安全隐患 , 而且有利于施工进度、成本控制及施工度汛 。 业主单位组织有关专家、设计、监理等召开专题咨询会后 , 予以采纳 。
项目书记蒋鹏自豪地说:“我们在传统翻模固坡工艺的基础上 , 利用小型移动吊车进行模板吊装作业 , 制作可移动溜槽进行砂浆浇筑 , 在模板与楔板之间采用花篮螺栓连接等新创意减少了翻模固坡人工投入 , 在完成自身节约创效的同时也为业主单位的节省了投资 , 达到了双赢 。 ”
为了“快工出细活” , 精确控制大坝的体型结构 , 工程技术人员根据设计资料创建了上水库大坝BIM模型 , 实现了二维向三维可视化的转换 , 所见即所得 , 打破了传统从业人员靠自行想象的弊端 。
在大坝填筑过程中 , 项目部应用大坝碾压智能控制系统实时监测仓面碾压设备的碾压遍数(静碾2遍、振碾8遍)、轨迹(平行于坝轴线方向)、速度(2-3公里每小时)、高程、激振力(416千牛)等关键指标 , 将系统支持碾压数据接入基建智能化管控平台 , 对每层填筑施工过程进行统计 , 自动生成质量监控报告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