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个层面,解读元宇宙如何利好RPA行业发展( 二 )


这里的人机交互 , 主要是指人与智能终端设备的交互 。 事实上 , 元宇宙的整个UGC生态中 , 在前端人与设备交互进行各种设计与开发的工作之后 , 后续的大部分业务流程还是要交给平台与系统去完成 。
这个环节 , 承接前面提及的创造者经济 , 具体的业务实施中需要大量的智能化、自动化、软件及设备参与其中 。 元宇宙的人机交互 , 实则是人+终端(XR等可穿戴、脑机接口)+BPA(RPA、workflow等)的多重互动 。 在未来 , 更加成熟的RPA技术可能会在元宇宙的后端得到大量应用 。
基础设施:元宇宙概念的爆火 , 是基础设施技术边际改善的必然产物 。 随着5G、云计算和半导体等技术的成熟 , 虚拟环境中的实时通讯能力将大幅度提升 , 支撑大规模用户同时在线 , 保证较低延迟 , 并且实现更为沉浸的体验感 。
当今庞大的数字经济体系 , 其本源就在于支撑其运行的庞大基础设施 。 作为数字经济的一部分 , 元宇宙亦不例外 , 与其说它对算力及网络更加依赖 , 不如说是其对超级IDC的依赖 。
只有IDC行业的不断进步与迭代 , 以及5G、云计算和半导体等各种技术更加成熟的应用 , 才能保证用户大规模在线的更佳体验 。 IT运维是IDC的核心 , 想要提升IDC的核心竞争力就需要持续优化IT运维 , 因此自动化与智能化是IDC行业矢志不渝的奋斗目标 。
在IDC的IT运维业务中 , 除了传统的IDC自动化技术 , 现在RPA也越来越多地被应用于IT运维各种业务流程中 。
很多IDC将RPA结合用户界面交互技术 , 用于业务和IT领域的流程自动化 , 实现计算机上的C端、B端或命令等的自动化流程编排和执行 , 从而通过自动化技术达到替代人工操作的目的 。 日常维护和监控、自动化测试、备份和恢复等 , 都是RPA在IT运维中的常用场景 。
未来 , RPA将会更多的应用于IT运维以提升效率 , 为元宇宙的进一步发展奠定坚实基础 。
宏观架构层面 , 元宇宙的自动化与智能化更重要
万向集团肖风博士 , 从区块链角度对元宇宙有一个宏观分析 。 他认为 , 元宇宙有一个六层架构 , 自下而上分别是物理层、数据层、算法层、治理层、激励层和应用层 。
在王吉伟频道看来 , 物理层、数据层、算法层和应用层 , 都与RPA有一定的关系 。
物理层包括AR、VR、MR、XR等用户端的硬件设备 , 也包括后端的基础设施 。 关于RPA在信息技术基础设施中的应用 , 前文已经提及 , 这里不再赘述 。
数据层是元宇宙的必需 , 毕竟元宇宙是数字世界的一部分 , 没有数据也就无法建立元宇宙平台 。 各种基于信息技术的平台 , 本质上就是数据在不同方向、不同领域的具体应用 。 元宇宙亦是如此 , 它是虚拟的数字空间 , 其主要数据构成就是虚拟空间数据+现实映射数据 。
对于任何组织、平台、业务流程而言 , 要最大化发挥数据的价值保证数据的高效利用 , 都需要消除数据孤岛以实现数据流畅运转 。
为了保证过去投资的有效率 , 使得以前的系统软件继续发挥功效 , RPA已经作为“数据连接器”在各大组织中盛行 , 并且正在成为打通数据的主流解决方案 。 这意味着 , 在元宇宙的数据层 , RPA同样也会被各组织引入业务流程而得到有效应用 。
在算法层 , 主要是AI技术在元宇宙中的应用 。 AI用来做什么?自然要实现智能化与自动化 。 通过对数据层供应的大量数据进行计算 , 将更多的业务流程进行优化进而实现更多的自动化 。
同时将各种模型进行持续的迭代优化 , 以做到智能决策和辅助决策 。 在自动化这一环节 , AI+RPA的解决方案正在逐步盛行 , 在元宇宙算法层也不例外 。
宏观架构下的算法层 , 特别提到了低代码开发 。 低代码开发与RPA目前正处于相互融合的阶段 , 低代码平台会将RPA技术融入自动化方案 , RPA平台也正在不断完善低代码开发 。 有RPA的地方基本都能见到低代码 , 有低代码平台的地方也总能见到RPA的身影 。
从整体架构来看 , 算法层的低代码主要面向开发人员 , 能够有效降低开发难度 , 提高开发效率 。
【|三个层面,解读元宇宙如何利好RPA行业发展】
事实上 , 在元宇宙的应用层 , 为了保证用户体验 , 操作上也应尽量实现所见即所得的 。 如果用户在元宇宙内实现某种技能还需要编程 , 会让体验大打折扣 , 也违法了元宇宙“低门槛 , 高渗透率”的基本原则 。
所见即所得的操作方式 , 就是通过拖拽、点按等方式实现人机互动 , 低代码开发技术也就派上了用场 。 通过低代码执行命令后的业务流程操作 , RPA就能大显身手 。 甚至 , 相对于现实世界 , 在元宇宙虚拟空间的\"RPA人人可用”更加重要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