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宇宙印象|独家 深度科普栏目第1587期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 在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帮助下 , 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 。 吴健雄使用钴60衰变探测电子释放的方向 , 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下 , 宇称是不守恒的 。 有了理论和实验证据 , 宇称不守恒的现象也被诺贝尔奖组委会认可 , 很快就将诺贝尔奖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
杨振宁和李政道是华人科学家中的代表 , 而且很早就因为获得了诺贝尔奖而登上世界的舞台 。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共同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 由此获得了1957年的诺贝尔奖 , 成为华人中最早获得诺贝尔奖的得主之一 。 宇称不守恒理论是个颠覆性的理论成果 , 影响了物理学的根基 , 可以说这是物理学中的一场革命 。
【李政道|杨振宁为何能神速拿下诺奖?除了证明上帝是左撇子,还有一个女人至关重要】
宇称不守恒理论可以认为是对宇宙中左右对称性质的否定 , 根据我们的直觉和已经理解的物理学理论 , 自然界中的事物应该是左右对称的 , 这个规律也符合牛顿定律 , 最典型的就是能量守恒理论 。 如果跳出牛顿定律体系 , 那么不对称的现象比比皆是 , 这一点已经在1940年代被科学家逐渐察觉到 。 只是许多科学家仍然执着地坚信宇宙的对称性 , 认为这才是宇宙完美的地方 , 由此错失了发现宇称不守恒的现象 。
比如在1940至1950年代 , 多数著名的科学家都不愿意相信宇宙中的宇称是不守恒的 , 包括费曼等人 , 如果是这样 , 那么上帝就是一个左撇子 。 但是杨振宁和李政道发现了其中的奥秘 , 由于他们并未深度受到经典物理体系的干预 , 具备了突破旧的思维发现新事物的条件 。
杨振宁和李政道在1956年提出了宇称不守恒理论 , 在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帮助下 , 对该理论进行了验证 。 吴健雄使用钴60衰变探测电子释放的方向 , 证明了在弱相互作用下 , 宇称是不守恒的 。 有了理论和实验证据 , 宇称不守恒的现象也被诺贝尔奖组委会认可 , 很快就将诺贝尔奖授予了杨振宁和李政道 。 当然 , 围绕宇称不守恒到底是谁先发现的 , 杨振宁和李政道之间还有一段恩恩怨怨 。
宇称不守恒之所以很快被诺贝尔奖组委会认可 , 关键原因有2点 , 第一 , 这个理论颠覆了物理学的基础 , 物理学界急需对其进行确认 , 这对后续的物理学研究至关重要 。 第二 , 有了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支持 , 很快就得到了实验证明 , 因此有了理论和实验两个基础 , 诺贝尔奖就这么确定了 。 其中最关键的仍然是实验物理学家吴健雄的作用 , 以及宇称不对称也被发现了 , 只是大家不愿意承认 。
同样的遭遇也发生在爱因斯坦身上 , 相对论至今也没有给诺贝尔奖 , 并非没有实验成果 , 而是一些非科学因素的存在 , 以及相对论的颠覆性太强 , 导致了爱因斯坦只是因为光电效应获得诺贝尔奖 。 由此看出 , 获得诺贝尔奖除了理论要过硬 , 还要有坚实的实验支持 , 因为相对论虽然被英国天文学家爱丁顿的日食观测结果验证 , 但有些科学家提出该实验验证的力度不够 。 宇宙印象独家发布 , 未经授权禁止转载 。
推荐阅读
- 揭秘陶乐德事件:男子在拘留室离奇消失,难道平行时空真的存在?
- 青藏高原将停止增高,后果不可承受,我们却未感到危机
- 寻求气候变化的确定性:要多少才足够?
- 少见!今年十五的月亮,不是十六圆
- 科学家在大型强子对撞机上寻找难以捉摸的基本粒子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
- 简述相对论发展史:从伽利略到引力波
- 重磅!英美科学家对奥密克戎病毒11个最新判断!对全球意义重大!
- 15000年前海底金字塔被发现,科学家推测:中华文明前身是MU文明
- 人的气运竟然真的存在?科学家竟然已经证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