晕车这事儿,要上溯到百万年前?祖传技能有法解吗?( 二 )


缓解甚至克服晕车的体验
小科首推前庭习服训练
比如转圈、转椅、荡秋千等
而且必须长时间、高频率地训练
除此之外
我们还可以选择多坐车
坐到不晕不吐为止
这与“入鲍鱼之肆 , 久而不闻其臭”
是一样的道理

当然 , 如果想临时缓解症状
小科也有几个方法推荐给大家
方法一:往车外看
为了让眼睛和前庭的感受尽可能一致
建议选择以下视角
当坐在副驾驶位置时
眼睛和前庭的分歧是最小的
晕车感也是最弱的
如果你能自己开车那就更好了
大脑会告诉前庭和眼睛
是自己在控制运动
也就不会出现误判的情况
方法二:睡觉
让大脑进入休息状态
它连前庭和眼睛发的消息都看不到
也就不会有任何的反应了
方法三:吃晕车药
晕车药的作用效果在于
抑制神经系统包括前庭的敏感性
当然 , 晕车药都是有一定副作用的
尤其对幼儿的神经系统有较大损害
所以小科不建议大家吃晕车药
其他
包括但不限于
开窗通风、闻橘子皮等
都是治标但不治本的方法
效果因人而异
结语谁能想到
这样一套曾拯救了无数人的保护机制
今天竟然给我们带来了困扰
这也说明 , 没有什么是永恒的
只有不断学习 , 不断更新自己
才能适应日新月异的社会
注:①人类自我保护机制的获得实际上是自然选择的结果 , 文中为了更好理解 , 将之描述为了“定向”进化;
②晕车的原理在学界仍然存在争论 , 本文仅基于2016年一位英国学者的研究成果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