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今年六月份 , 我国的神舟十二号载人飞船将三名中国的宇航员成功送抵我国自产的空间站的核心舱室内部 。 这是我国空间站建设的重要一步 , 是非常了不起的成就 , 足以让每一个华夏儿女感到十分自豪 。 标志着我国的太空实力又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
\"天宫\"空间站\"天和\"核心舱成功发射随后 , 我国空间站的核心舱机械臂操控台以及一些其余的设备又陆陆续续被相关媒体报道了出来 , 让普通人也能近距离一睹我国空间站的风采 , 从媒体画面中可以看出来 , 其操控画面包括空间站布局图、空间站系统状态、机械臂状态与操作、机柜设备标签等许多关键的设备 。
空间站上的指示牌而这些设备上的说明文字标识全部为中文 , 而这让很多有想法登上中国空间站的外国宇航员开始进行了中文的学习 。
实际上 , 早在2012年 , 德国籍的欧空局宇航员 , 时年已经五十多岁的马蒂亚斯·约瑟夫就已经开始在学习中文 , 他此举就是在当年就看到了我国太空事业的良好前景 , 非常希望能够在未来去往中国的空间站与其余国家宇航员一起工作 , 他还让他的中文老师给他去了一个中文名字:马天 。
空间站界面我国的太空项目一向是对全球敞开怀抱的 , 并十分欢迎各国一起合作共赢 , 共同开创属于全人类的未来 。 早在2015年 , 我国刚刚开始规划建设空间站的时候 , 欧空局就与我方达成了合作协议 , 约定了双方将一直互相派遣宇航员互相学习交流 , 为此许多欧洲宇航员都开始进行了中文的学习 。
【恒星|欧洲宇航员苦学中文,看不懂就不要上太空!】
而为了更好地加强国际合作 , 我国空间站的各种科研项目也早早地对全球各国张开了怀抱 , 2019年 , 来自各个大洲的17个国家都成功入选了我国空间站科学实验的科研项目活动 , 包括俄罗斯、德国、法国、意大利、挪威、西班牙、瑞士、荷兰等欧洲老牌国家 。
但是英国和美国据说因为“从科学价值和技术考量来讲 , 项目没达到要求的标准 。 ”(意思是技术不到位)落选了 。
英国广播公司还曾经于2018年发文提出“为什么欧洲宇航员都在学中文?”文中给出的答案也很简单:他们都想去空间站 , 一方面是为了跟中国宇航员更好地交流以推进科研项目 , 此外也是比较现实的问题:如果不懂中文甚至连座位在哪都搞不清 , 因为根本看不懂标识 , 更不要说上手操作了 。
欧航局训练部门前主任米歇尔·托尼尼也表示 , 他希望中欧之间能够继续加强合作 , 并多次强调会一如既往地推进和督促欧洲宇航员学习中文 。
而如今 , 为期将近三个月的空间站科研行动已经结束 , 三名英雄:聂海胜、刘伯明、汤洪波已经正式回国 , 但是这件事情的意义并没有减退 , 美国彭博社称这是中国追赶太空强国美国努力的一部分 。 美国《华尔街日报》称 , 这是中国新空间站载人任务的又一个里程碑 。
英雄凯旋而如今的中国空间站设施已经十分完备 , 据说中国空间站里还特别配置了太空跑步台 。 太空自行车等健身器材 , 可以满足宇航员们日常锻炼身体的需要 , 已经做好准备随时喜迎八方来客 。
我国空间站已经向其他国家宇航员发出了热情洋溢的邀请 , 据悉目前3名来自德国、法国和意大利的宇航员正在认真而紧张地学习中文 , 目标是从2022年开始登上中国空间站 。
意大利首位女航天员萨曼莎·克里斯托弗雷蒂也参与其中 , 她曾于2014年11月进入国际空间站延伸阅读:什么是国际空间站
国际空间站是于1993年由美国、俄罗斯、11个欧航局成员(法国、德国、意大利、英国、比利时、丹麦、荷兰、挪威、西班牙、瑞典、瑞士)、以及亚洲的日本、美洲的加拿大和巴西共16个国家联合建造的宇航科研工程 。 目前由加拿大空间局运营 。
推荐阅读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哈勃望远镜捕捉到星爆图像,恒星正在形成?
- 照亮月球最黑暗的区域
- 银河系中的顶级文明,会不会就是我们人类文明?
- 一个神秘物体,既不像超新星又不像脉冲星:它是什么?
- 太阳系有三处“异常”被发现,科学家:可能和外星文明有关系
- 一百多颗恒星“消失”,是什么原因?科学家怀疑是外星文明干的
- 美国碰瓷也没用!中国成功问鼎世界第一后,太空又传来好消息
- 断肢能重生?科学家用药物使青蛙断肢重生!什么原理?人行不行?
- ?关于多普勒摆动的介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