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 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二 )


最终成功阻止了5个买家付款 , 止损金额上万元 。
甚至还有骗子出门没看黄历 , 直接撞上真警察 , 在被民警引导念出地址是杭州市公安局后 , 灵光乍现 , 瞬间挂断电话 。
开怀一笑之余 , 你有没有想过 , 为什么骗子张嘴就能报出你的姓名、地址、身份证号呢?
陌生人要知道我们的信息其实并不难 , 我们自己在线上填写了太多的资料 , 相当于拱手让出了自己的隐私 。
且不说各种账号注册 , 光是社交平台就会造成大量信息泄露——带有位置的自拍、没处理过的快递包装袋、微博或朋友圈的只言片语……
(网友根据微博内容 , 40分钟推理出了王珞丹的家庭住址)
还有一些网络促销、线上问卷、公众号抽奖、免费领取礼物、申请会员卡等活动 , 在填完表格的一刹那 , 你就承担起了被售房电话、信用卡办理电话、培训机构电话等轮番轰炸 , 甚至是被骗子骚扰的风险 。
即便是信任度稍高的物业、学校、工作单位、服务场所 , 也不排除会将隐私信息打包售卖的可能性 。
(原学校网站均未将个人信息打码)
2016年11月至2019年1月 , 浙江省莲都区的李某在上海某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工作期间 , 利用职务之便 , 把多家公司员工的个人信息上传到“猎头搜”网站 , 供他人下载 , 从中赚取积分 。
青海省某装潢公司的市场部业务员 , 从小区售房部和同行公司购买了消费者的个人信息 , 包括电话号码、住址、住房面积等信息共200份 , 然后逐户拨打电话进行营销 , 将自己的KPI建立在扰乱消费者工作生活的痛苦之上 。
而我们身边最大的间谍 , 就是手机 。
各种软件要求实名认证 , 各种应用要求打开权限 。 我至今不能理解 , 为什么一个P图软件要获取通讯录权限?还不放权就不许使用?
根据360安全大脑发布的《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 , 2019年第一季度 , 安卓平台新增恶意程序类型主要为隐私窃取 , 占比高达81%;关于苹果系统监听监视的线索和论调更是稀松平常 。
手机APP隐私权限滥用 , 正是用户隐私泄露的重要渠道之一 , 并滋生出一条规模大、链条长、利益大的黑色产业链 。
个人信息被明码标价 , 然后由不法分子获取 , 应用于电信诈骗、恶意营销等不法渠道 , 以牟取高额利润 。
甚至有网友悲观地认为 , “网络时代 , 隐私和便利只能取其一” 。
乱象的确存在 , 但国家力量一直有在加强监管 。
2019年1月至12月 , 中央网信办、工信部、公安部、市场监管总局四个部门 , 在全国范围组织开展APP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专项治理 。
当然 , 我们个人用户也不能干坐着世界好起来 , 而是应该采取措施 , 保障自己的权益 。
“人民网”给出了防止个人信息泄露的8条TIPS:
1.在登录购物网站时 , 要核实网站的域名是否正确 , 审慎点击商家从即时通讯工具上发送的支付链接 , 以防是钓鱼网站 。
2.对于已经废弃的包含个人信息的资料 , 如快递单、车票、购物小票等 , 一定要妥善处理好 。
3.在提供身份证复印件时 , 要在含有身份信息区域注明“本复印件仅供××用于××用途 , 他用无效”和日期 。 复印完成后要清除复印机缓存 。
4.一般情况下 , 简历中不要过于详细填写本人具体信息 , 尤其是家庭住址、身份证号等 。
5.在微博、QQ空间、贴吧、论坛等社交网络 , 要尽可能避免透露或标注真实身份信息 。
6.晒照片时 , 一定要谨慎 , 不晒包含个人信息的照片 , 要通过设置分组来分享照片 。
7.慎重参加网上调查活动 , 选择信誉可靠的网站 , 认真核验对方的真实情况 , 不要贸然填写导致个人信息泄露 。
8.使用无线WiFi登录网银或者支付宝时 , 可以通过专门的APP客户端访问 。 最好把WiFi连接设置为手动 。
此外 , 不常用的软件或网站使用虚拟手机号或临时邮箱注册;查找敏感资料时打开无痕模式;社交软件禁止通过手机号查找/添加好友;关掉微信、QQ个性化推荐广告功能……
谨慎一些 , 多想一步 , 自己做英雄 , 守护自己的生活 。
为了逃离追踪和制裁 , 很多骗子团伙都把基地定在国外 。 如今正处于疫情防控期间 , 警察叔叔也没法去境外抓人 , 防患于未然才是减少损失的最好方法 。
【浙江省|你下载“国家反诈中心APP”了吗?】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