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负鼠也是一种偏昼伏夜出的动物 , 白天它们通常也是睡觉 , 夜间觅食(并不固定) 。 作为一种杂食性动物 , 而且擅长攀爬 , 负鼠进食也非常的高效率 , 因此 , 在进食完毕后 , 它们会进入休息状态 。 再加上负鼠是自然界中出了名的“装死大师” , 遇到危险时 , 它们会蜷缩身体、伸出舌头、夹起尾巴 , 一动不动的装死 , 而且它们的装死时间最长可达4小时 。
因此 , 昼伏夜出的习性以及装死的习性 , 让北美负鼠一天在睡眠中的时间长达19个小时 , 再加上它们即使在清醒时也很少活动 , 所以“懒惰”的动物中北美负鼠绝对算的上佼佼者 。
第四种:树懒
提到“懒惰”的动物怎么能少得了树懒呢?在影片《疯狂动物城》中“闪电”的原型就是树懒 , 它以蠢萌的外表 , 超慢的动作给人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 在现实中 , 真实的树懒也好不到哪去 。
作为中南美洲热带雨林中的食草动物 , 树懒属于一种高度树栖动物 , 有多么高度呢?树懒一生中有超过95%的时间是待在树上的 , 简单的说就是能在树上 , 绝对不下树 。
除此之外 , 树懒的移动速度仅有平均1米每分钟左右 , 而且这个速度还是在遇到危险时 , 平时的它 , 坚持的一个原则就是:能不动就不动 。
根据科学家们的观察发现 , 树懒一天之中有90%的时间内是静止的(当然这些时间内不一定全部在睡觉 , 但是不动也是“懒”) , 这样算下来树懒一天有20-21个小时是不动的 , 因此 , 自然界中的“二懒”非树懒莫属了 。
第一种:树袋熊
树袋熊也叫考拉 , 它是澳大利亚的“国宝”之一(澳大利亚选的国宝有点多 , 比如袋鼠、鸸鹋) 。 与树懒一样 , 树袋熊也是一种高度树栖的动物 , 虽然它们的行动比树懒要敏捷得多 , 但是 , 考拉一天平均有约22个小时是在睡眠中度过的 , 剩下的两个小时是进食的时间 。
这是因为考拉的食物主要是桉树叶 , 而桉树叶是有一定的毒性的 , 虽然考拉体内有考拉隆派恩菌可以分解桉树叶中的有毒物质 , 但是这需要大量的时间 。 而且桉树叶属于粗纤维低热量的食物 , 再加上考拉一天两个小时内只能吃掉约0.4公斤的桉树叶 , 这些食物也不足以支撑考拉过度的活动 , 所以 , 考拉坚持的原则就是:能睡觉 , 绝对不醒着 。
考拉除了睡觉时间比树懒长之外 , 还有一点是树懒比不上的 。 树懒虽然比较懒 , 懒到了一个星期左右才排泄一次 , 但是它每次排泄都要冒险下树找一个地方来解决 , 但是考拉就不同了 , 除了雌性在照顾新生的考拉时会把粪便给自己的孩子吃(一是因为幼崽没有牙齿无法咀嚼桉树叶 , 二是因为吃成年考拉的便便可以帮助小考拉建立肠道的菌群 , 尤其是分解桉树叶有毒物质的菌群)外 , 其他的便便全部“空投” , 连下树都懒得下 。
因此 , 考拉以每天睡22个小时 , 非必要不下树、不活动的习性成为了自然界中最懒的动物 。
懒惰的习性会不会影响这些动物的繁衍生息?
一般情况下 , 我们认为无论是动物的哪一种习性 , 都不会对繁衍生息产生太大的负面影响 , 因为一旦产生 , 经过多代的积累 , 这种动物自己就会慢慢的灭绝 , 从这个角度看 , 以上五种现存的“懒惰”的动物其习性都不会影响繁衍生息 。
而且从整体上看 , 以上五种动物大都有固定的繁殖期 , 它们在繁殖期会变得非常的活跃 , 积极地寻找伴侣 , 甚至像考拉这种动物还实行“一夫多妻制”的方式 , 雄性间会出现因为交配权而战斗的情况 。
不过 , 要非找一种“懒惰”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其繁衍生息的话 , 那就只有一种了 , 它就是树懒 。 树懒懒惰的习性确实会一定程度的影响后代 , 因为雌性在生产时 , 树懒宝宝通常是在树上悬空的 , 二者之间只有一条脐带相连 , 虽然此时 , 树懒妈妈可以拉着脐带将宝宝拉回身边 。 但是 , 当二者没有了脐带相连时 , 此时的树懒妈妈又懒得转移到较低的树上 , 就会发生树懒宝宝不小心坠落摔死的情况 。
而且树懒大都有固定的发情期 , 比如褐喉树懒一般在3-4月是发情期 , 而有些褐喉树懒在短短的一个月内 , 因为懒和移动缓慢甚至找不到异性 , 这样一年只有一次的繁殖机会就会被浪费掉 , 从而影响繁殖 。
总结
根据每天睡觉时长和活动意愿强弱 , 懒猴、夜猴、北美负鼠、树懒、考拉这五种动物在猎奇君看来应该是自然界中最“懒惰”的五种动物 。 当然 , 它们的懒惰其实大部分原因是因为食物的能量较低 , 觅食空间有限 , 造成了没有足够的能量支撑它们进行过多的活动 , 而且作为演化了几百甚至上千万年的物种 , 它们毛发的颜色与环境融为一体 , 不动反而更有利于躲避天敌 。
推荐阅读
- 关于鹦鹉螺的知识,造型可爱的‘活化石’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了解更多关于俘获离子量子计算的详细信息
- 远隔38万公里,为何宇航员登上月球后,却偏偏不敢回头看地球?
- 私人公司也能训练宇航员,美国首个私人宇航员任务将于3月底发射
- 太空温度达零下270摄氏度,为什么太阳光到达地球后反而变热了?
- 在国际空间站中,人类可能受到的伤害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1978年NASA发现金星生命,为何没公布,到底隐瞒了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