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氢青蒿素结构式
2005年 , 世界卫生组织宣布了青蒿素联合疗法 。 青蒿素联合疗法现在广泛被采用 , 拯救了很多生命 , 其中很多是非洲儿童 。 由于能够有效遏制疟原虫配子体细胞的活性 , 这种治疗方法显著地减轻了疟疾的症状 。 世界卫生组织《疟疾实况报道》显示 , 2000年至2015年期间 , 全球各年龄组危险人群中疟疾死亡率下降了60% , 5岁以下儿童死亡率下降了65% 。 “青蒿素类药物作为治疗疟疾的主导药物 , 发挥了相当大的作用 , 在国际上被誉为东方神药名副其实 。 ”这是世卫组织总干事对青蒿素的评价 。 令人感到欣慰的是 , 就在今年六月份 , 世界卫生组织(WHO)正式确认中国为无疟疾国家!
与荣誉一同来到的 , 还有诋毁2015年 , 屠呦呦获得了诺贝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 可令人心酸的是 , 此前 , 有很多学者联名上书给诺奖组委会 , 宣称屠呦呦不应该得到这个奖 , 青蒿素的功劳是大家的 , 宁可不要这个奖 , 也不能让屠呦呦一人独享 。 甚至还有人认为她连个院士都不是 , 有什么资格一步跨到诺贝尔奖这个高度 。 对于诺奖 , 屠呦呦说:“这不仅是授予我个人的荣誉 , 也是对全体中国科学家团队的嘉奖和鼓励 。 ”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也说道:“虽然青蒿素是特殊时期团队协作的结果 , 但屠呦呦的贡献是非常关键的发现 。 ”诚然 , 青蒿素类抗疟药 , 是举国体制的成果、集体主义的结晶 , 但同时也是自主创新的杰作 。 我们绝不能否定关键人物在集体事业中的作用 , 屠呦呦这个奖没有任何争议!
“三无科学家”艰难的院士评选之路【中国天眼|诺奖得主屠呦呦给中国医学科研人的启示:从事科研是为了名利吗?】尽管先生载誉而归 , 受到了国际上的众多嘉奖 , 可在国内却出现了“墙内开花墙外香“的怪异景象 , 至今 , 屠呦呦先生都还未被评为院士 。 对于其落选院士 , 评选委员会给出的理由:一是没有博士学位;二是没有留洋背景;三是没有发表足够数量的论文;四是年龄太大 。 看到这样的理由民众只感到心酸 , 为屠呦呦打抱不平的浪潮也此起彼伏 。 时代已经变了 , 那个处处挟洋自重、自以为沾了一点洋墨水、拿了一个晃眼的高帽子学位就觉得高人一等的时代早已经一去不复返了 , 科学家的作用和贡献自在人民的心中 , 一个虚名是代表不了什么的 。 针对先生的所遭遇的现状 , 有网友拿出了院士评选细则 。
根据最新修订的中科院院士增选工作实施细则 , 对65周岁以上的候选人 , 需要6名或6名以上院士推荐 , 且至少有4名院士所在学部与该候选人被推荐的学部相同方为有效 。 而出生于1930年的屠呦呦 , 如今已经年过90 , 如果没有足够的推荐人 , 光是提名这关就没法过 。 如今回过头来 , 我们可以从2011年人民日报发表社评中寻找到一些答案 , 现将文章部分内容摘抄如下:这些人(屠呦呦、袁隆平等等)是因为学术水平不高、科学贡献不大而落选院士吗?答案显然不是 。 从上述几位“落选院士”的治学为人风格中 , 人们或许能得到一些启示 。 袁隆平至今仍像面朝黄土背朝天的农民 , 一年到头大部分时间扎在水田里研究超级水稻;李爱珍数十年如一日呆在实验室里搞研究……屠呦呦除了“不善交际” , 还“比较直率 , 讲真话 , 不会拍马……她赞同的意见 , 马上肯定;不赞同的话 , 就直言相谏 , 不管对方是老朋友还是领导……饶毅则是出了名的“敢讲话” , 研究之余还在自己的博客和国内外媒体上撰文 , 批评中国科技体制的弊端、教授不听讲座的浮躁学风等……扪心自问 , 医学科研人辛辛苦苦搞研究 , 到底是为了什么?屠呦呦曾说过:那个时候 , 疟疾横行 , 国家需要我 , 我就要以自己的所学 , 去完成自己的使命 , 研究这些不是为了我自己 , 也不是贪图名利 , 就只是想拯救更多的生命 。 “这是一种很纯粹的科研观 , 没有掺杂太多的利益 , 外事的名利纷争统统和自己没关系 , 得之我幸 , 失之我命 , 心里所想的只是把自己的科研事业做好 , 不怕重复 , 不怕失败 , 让科学进一步发展 , 造福人类 , 仅此而已 。 可惜 , 在名利的冲击下 , 这样的科研工作者真的很少很少了 。 在从事临床学术研究时 , 我总是会问自己 , 为什么要把自己关在实验室里 , 日复一日地重复着无聊的工作呢?我做这些研究工作到底是为了什么呢?为了今后的荣华富贵?抑或是人人尊敬的学术地位?
自从了解到屠呦呦先生的事迹和遭遇后 , 我豁然开朗 , 突然明白了什么 , 让我这个科研小白瞬间有了走下去的勇气 。
推荐阅读
- 这野兽真可怜!常被黄鼬咬断脖子,豹叼它喂幼崽,猞猁靠它过日子
- 中国天眼收到外太空“警告”? 霍金生前或说对一件事!
- 47天重复1652次!中国天眼收到神秘信号,或来自外星生命?
- 外星人真的存在?中科院院士:中国天眼接收1600次强烈信号
- 不祥之兆?2022年“七星连珠”将上演!为何有人害怕看到这些天象
- 中国天眼只能用来找外星人?科学家:不要太天真了
- 中科院正式宣布:与全球共享这项尖端科技,连美国也不例外!
- 这才是中国的硬核实力,这8大超级工程火爆全球,美国都钦佩不已
- 又一次打破记录,中国天眼不一般,2月成果超过去10年,西方幕了
- Exai Bio完成6750万美元A轮融资,其RNA液体活检平台获加州大学技术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