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杏树 银杏树满大街都是,为何成了极危物种?基因测序揭示惊人事实( 二 )


在欧洲的采样调查中能够发现 , 这些银杏没有受到来自环境影响所导致的形态变化 , 基因序列和中国银杏差别不大 , 因此银杏如今的原产地只有中国 。
中国南部山区的地形多样 , 气候稳定 , 给银杏树提供了理想的栖息地 , 使得这些古银杏在冰川时期得到庇护 。 在更新世后开始逐渐复苏繁荣 , 后来在古人的种植下 , 银杏树得到了很好的保存 。
价值重大
在国内 , 银杏还有另外一个名字叫做“白果” 。 名字很形象地来自于褪去果皮的银杏果 , 种子外壳晒干呈银白色 , 银杏在悠久的种植历史中还被发现了许多利用价值 。
从食物上来说 , 褪去外皮的银杏种子含有丰富的粗脂肪、淀粉、蔗糖、核蛋白以及大量的矿物质和维生素 , 此外还有充足的氨基酸和白果醇 。
其中白果中的黄酮类化合物能够促进血液循环、降低血液黏度 , 另外一种双黄酮类化合物能够改善肠胃功能 。 在营养补充上 , 银杏是非常好的食用植物 , 在宋代还成为了皇家贡品 。 不过白果中高量的银杏酸会使人发生中毒 , 生食或者食用未熟制的白果都是非常危险的 。
在生物医学上 , 美国斯克里普斯研究所在银杏果上发现了天然合成物——白果内酯 。 这是一种来自银杏叶的提取物 , 在药理实验研究中 , 银杏叶当中的多种活性成分能够对心脑血管、神经退行性疾病起到重要的功效作用 。
但其中的银杏内酯是一种非常罕见的天然合成物质 , 并且没有在其他植物中发现 。 通过对小鼠的脑功能实验了解 , 这类物质在未来与Γ-氨基丁酸受体的研究中 , 可能将在脑功能障碍以及阿兹海默症等神经退行性疾病治疗中带来新的希望 。
银杏生存的今天
银杏树的特殊性还能够从它的生物属性分类来看 , 从银杏纲到银杏科 , 最后再到银杏种 , 整个排列下来都以银杏作名来区分 。 就是因为在长期的自然演变中 , 留下来的银杏种类只有我们今天看到的这一种 。
在上世纪九十年代 , IUCN在《受威胁物种红色名录》里把银杏列为了濒危物种 。 而我国也在21世纪初对银杏开始了大量的栽植 , 许多城市也有了银杏树的身影 。 但奇怪的是 , 直到今天 , 银杏树仍然是受保护的物种 , 只不过从濒危变为了极危 。
对于一个物种的易危水平评估很大程度要从野生状态下进行数据分析 , 银杏树虽然现在随处可见 , 但实际上在野外的银杏树存活量却非常少 。
在全球范围来看 , 只有中国的野生银杏树是最多的 。 在天目山保护区 , 这里存在着上千颗野生银杏 。 从历史痕迹来看 , 天目山受到第四纪冰川的影响非常小 , 适宜的气候也让这里的原生植被保存完好 。
科学家推断野生银杏树难以发展的原因 , 主要是由于和银杏一起共同生活的动物消失所导致 , 银杏果曾经作为许多恐龙的食物来源 , 在恐龙灭绝后 , 便没有可以将它们种子带去散播的动物 。
而银杏果的毒性和腐臭味道 , 在今天很少有动物会去进行食用 , 即便是以果类为食的鸟类 , 也几乎没有食用银杏果的 。
此外 , 在天目山的野生银杏栽培和保护上 , 有时候也会遭受来到一些动物的危害 。 部分松鼠和果子狸会食用银杏的种子 , 这从另一个方面也导致银杏在野外难以繁殖 。 同时森林里银杏树苗也很容易受到其他树木或者来自种子本身树木的树叶遮挡 , 使其很难接收到阳光 , 幼苗在存活率上进一步下降 。
也就是说一旦离开人类栽培 , 银杏树很有可能重新回到濒危 , 甚至灭绝 。
【银杏树|银杏树满大街都是,为何成了极危物种?基因测序揭示惊人事实】基因序列检测
从银杏化石发现到如今的银杏树 , 在数亿年的时间里 , 银杏几乎都没有发生任何变化 。 部分研究学者猜测 , 银杏树是否已经进入到了进化末端 , 银杏属内的多样性日趋减少 , 缺乏多样性的基因可能是银杏停止进化的原因 。
为了更好的了解这一古老的物种 , 同时为了保护银杏的生存 , 科学家们收集了全球范围内的545颗银杏树进行了“全基因组重测序” 。
基因测序展示的结果相当惊人 , 来自这五百多颗的银杏树产生了44TB的数据 。 在基因组上 , 银杏的基因组是人类的3倍多 , 如此庞大的数据足以证明银杏不仅在生存年龄上古老 , 而且有着超越任何生物的基因多样性遗传 。
在对这些样本的研究中发现 , 除了天目山的野生银杏外 , 其他地区如大巴山脉、湖北大洪山地区分布的银杏都是在冰川期形成的混合种群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