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10月5日 , 云南大学脊椎动物研究院团队 , 在国际期刊《Peerj》发表了题为《下侏罗统冯家河组中一足迹组合:云南最大的兽脚类足迹点》(The largest theropod track site in Yunnan China: a footprint assemblage from the Lower Jurassic Fengjiahe Formation)的论文 , 文章报道了一产自滇中下侏罗统冯家河组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 该足迹点为目前在云南省内发现的最大的兽脚类恐龙足迹点 。
此足迹点推测形成于早侏罗世晚期 , 热带-亚热带湖滨环境下 , 以泥岩为主的岩层序列中的不同岩层之中 , 共识别出120个三趾型足迹 。 所有的足迹在尺寸、形态和保存状况上各不相同 。 其中保存状较好的足迹被分为三个类型(A、B、C) , 其中 A 型足迹为中小型足迹 , 趾迹纤细 , 趾间夹角较小 , 跖趾垫较小 , 与跷脚龙足迹Grallator较为接近 。 B型足迹为中大型足迹 , 趾迹较为纤细 , 趾间夹角较大 , 跖趾垫区域较大 , 可归入卡岩塔足迹Kayentapus中的小河坝卡岩塔足迹K.xiaohebaensis 。 C型足迹为大型足迹 , 且仅发现一个 , 趾迹较为纤细 , 趾间夹角大 , 有两个跖趾垫印迹 , 被归为卡岩塔足迹未定种K.isp 。
此外 , 由于该足迹点的足迹保存于多个岩层中 , 表明该地区曾遭受了周期性的干燥与洪水事件 , 也暗示了不同时代的恐龙不断造访此地 。
目前 , 云南产出的恐龙骨骼化石大多数属于基干蜥脚型类恐龙 , 兽脚类恐龙种类较少 , 而本次研究报道的足迹经鉴定均属于兽脚类恐龙足迹 。 对这些足迹进行形态学研究 , 并探讨潜在的造迹动物及古环境 , 为云南兽脚类恐龙多样性、行为以及地理分布等问题提供额外的证据 , 对研究该地区古生态具有重要的价值 。
云南滇中盆地有着丰富的恐龙骨骼化石和足迹化石资源 。 与骨骼化石不同 , 足迹化石较难进行精确的鉴定分类 , 往往也无法与生物演化相关问题相联系 。 但是 , 通过研究恐龙足迹 , 可以加深我们对于恐龙古生物学和古生态等方面的认识 。 足迹的形态特征可以提供许多重要的信息 , 例如推测恐龙行进速度和步态 , 造迹动物的运动能力 , 造迹动物的社会性、栖息环境 , 地表基质的状态 , 生物地层学和古生物地理学等方面的信息 。
来源:昆明信息港
【恐龙|新发现!云南最大兽脚类恐龙足迹点公布】编辑:汤维
推荐阅读
- 罗布泊千年干尸分析:祖先是古北亚欧人,1.2万年前几乎灭绝
- 霸王龙是否有羽毛?其实你印象中的古生物形象,大部分都是错误的
- 活了4亿多年,地球上唯一的蓝血生物,能救人却救不了自己
- 河南:弟弟冒雨跟婚车,流泪送姐姐出嫁,网友:一家人变两家人
- 未来人类是进化还是退化?科学家:化石已经给了我们答案!
- 远古时期的生物比如今生物体型都大吗?这是什么原因导致的?
- 十元红包引发惨案,除夕夜七名男子因抢红包约架,五人被判刑
- 人和猩猩能有后代吗?前苏联5名女性挺身而出,结果却很现实!
- “史前文明”多次出现,“进化论”或被推翻?考古界又发现新证据
- 是什么杀死了恐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