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当一个现代人的最大好处 , 大概是不会死得过于随机 。
1259年 , 横扫了西亚、南宋和大理的蒙古大汗蒙哥在四川钓鱼城下得了痢疾 , 当年8月腹泻而死 。
【青霉素|抗生素:人类正在亲手毁掉保命神药】1799年 , 美国首任总统乔治·华盛顿(GeorgeWashington)因风寒导致细菌感染 , 经过放血治疗后不治身亡 。
1831年 , 哲学家黑格尔死于一场横贯欧洲大陆的流行霍乱 , 死得既没啥逻辑 , 又很不精神现象 。这些看似毫无关联的事件 , 实际上却有一个共同的原因——没有抗生素 。
在19世纪 , 先后爆发5次、殃及全球的霍乱收割走成百上千万人的生命 。
到20世纪初 , 一场流感也可以感染全世界近1/4的人口 , 杀死2000万-4000万人 , 其中大多死于细菌性肺炎引起的并发症 。
但对于细菌来说 , 人类这些白骨露於野 , 千里无鸡鸣的悲惨往事……那都不叫事 。 毕竟你们人类就是从鱼上岸开始算 , 也就3亿多年 , 而细菌们至少已经在地球上生活了35亿年 , 什么大氧化大崩溃奥陶纪大灭绝泥盆纪大灭绝二叠纪大灭绝三叠纪大灭绝白垩纪大灭绝 , 那是见得多了 。 平静退出演化舞台 , 留下化石供后人评说 , 这不是地球服务器上很常规的操作嘛 。
但是人类不一样 。 人类想夺回命运的控制权 。
1928年 , 英国微生物学家亚历山大·弗莱明(AlexanderFleming)在青霉菌中发现了具有抗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的青霉素 。
1943年 , 在病理学家霍华德·弗洛里(HowardFlorey)和生物化学家厄恩斯特·钱恩(Ernst Chain)的帮助下 , 青霉素实现量产 , 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拯救了成千上万士兵的性命 。
“神药”青霉素——也就是当时的盘尼西林 , 从此名声大振 , 其价格曾一度比黄金还要昂贵 。
在那之后人们才搞清楚青霉素的作用原理:细菌的细胞壁由肽链和多糖组成 , 而肽链的连接需要一种蛋白质 。 青霉素中的青霉烷恰好会占据蛋白质的连接点 , 让肽链们连不起来 , 细胞壁就此崩溃 , 细菌也就完蛋了 。
青霉素的神效振奋人心:“这条科技树值得点” 。 1943年 , 艾伯特?斯卡兹(Albert Schatz)从土壤细菌中分离出链霉素;1945年 , 朱塞贝?布罗楚(GiuseppeBrotzu)发现了头孢菌素 , 之后还有红霉素、氯霉素、异烟肼 , 它们联袂带领人们走进了抗生素的新时代 。 普及抗生素的国家 , 人均寿命立马提升了十年以上 。 一些乐观的人士甚至预言 , 感染疾病已经成为历史 。
不仅治病 , 抗生素还极大提高了人类的生活品质 。
今天 , 全世界人均年消费肉类超过30千克 , 比50年前翻了一倍 。 而全球对肉类的总需求 , 则增长了5倍 。
为了满足吃肉的需要 , 人类不得不建立高密度的大型集约化养殖场 。 这种环境 , 等于是传染性病菌的海底捞 。 没有抗生素 , 这个脆弱的肉食供应体系随时崩盘 。
甚至你喝的橘子汁也靠抗生素续命 。 从2009年开始 , 中国的柑橘黄龙病——一种韧皮部杆菌造成的感染 , 流传到美国 , 感染了佛罗里达州90%的柑橘树 。 这些病树死路一条 , 只能靠链霉素和土霉素硬扛 。
中国是世界上率先制作出青霉素的七个国家之一 。
1941年 , 《柳叶刀》(The Lancet)杂志上发表的青霉素研究文章 , 引起了中央防疫处处长汤飞凡和其他研究者的极大兴趣 , 中国由此展开对青霉素的研制工作 。
由于缺乏必要的研究设备和资料 , 一直到1944年9月 , 中国第一批5000单位/瓶的青霉素粗制品才宣告制成 , 出品5瓶 。 其中两瓶送往重庆 两瓶分送英、美鉴定 , 均获好评 。 至于工业化生产……那还没影儿 。
1949年之后 , 曾在美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任教的童村带领更多研发人员 , 开始描绘新中国抗生素事业的蓝图 。
1951年4月 , 首支国产青霉素试制成功 。 1955 年 , 我国完成金霉素的中间试验 , 并于翌年投入生产 。 1956 年 , 我国完成了链霉素中间试验 。 1958年 , 华北制药厂开始青霉素吨位级生产 , 使中国抗生素跨入了工业化时代 , 得以走进千家万户 。
推荐阅读
- 消费者对待干细胞移植治疗需要理性,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
- 在“阴差阳错”的情况下,意外“造”出来的6个发明物
- 青霉素已经过时?一场巧合的发现,最终却拯救了上千万人
- 研究首次揭示青霉素作用机制,有望解决抗生素耐药性问题
- 青霉素 颠覆性科技突破,中国跨出了人造粮食的第一步
- 医生 人类历史上10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药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