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以中国人有说不送给美国人吗?没说!但什么时候送人 , 什么样的方式送人 , 有客人要求主人的吗?从理论上来看 , 小于这个美国人登月到送月岩的时间间隔即可 , 而研究的话 , NASA本来就要求只有美国本土的科研机构才可以申请月岩研究 。
全世界任何人都可以申请 , 但只要你加入美国的科研机构即可!难道中国现在不是这样吗?那些申请了月岩的13所科研机构 , 并没有限制外国人参与研究不是吗?这都是惯例!
嫦娥五号带回的月壤 , 将月球活动寿命“延长”十亿年而且这次在《科学》上发表论文的科研团队中 , 除了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研究所北京离子探针中心的科学家以外 , 还有访问学者澳大利亚科廷大学教授Alexander Nemchin领衔的研究团队 , 看看 , 咱的研究也是开放性的 , 欢迎全球科学家到中国科研机构合作研究月岩 。
而且成果颇丰 , 7月12日拿到样品后 , 团队家马不停蹄地展开了研究 , 8月7日投稿《科学》 , 10月7日审稿通过在线发表 , 论文以详实科研数据证明 , 月球在19.6亿年前时仍然存在岩浆活动 , 将月球内部的活动寿命整整增加了十亿年!
嫦娥五号降落点在北纬 43.06 度、西经 51.92 度、吕姆克山东北约170公里处 , 选择该地区的目的非常明显 , 中国希望能采集到月球上最年轻的玄武岩 , 而且任务圆满成功 , 尤其是嫦娥五号以第二宇宙速度雷霆返回地球时的场景 , 让大家回忆起来仍然机动万分 。
打破封锁 , 中国人的目标是星辰大海“自力更生、艰苦奋斗”这几个相信大家一定非常熟悉 , 因为从新中国诞生以来 , 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诸国就对中国采取了围追堵截的策略 , 最早是巴黎统筹协会 , 也就是各位熟悉的巴统 , 目的是禁止向社会主义国家出口战略物资与高科技技术 , 被列入禁运清单的有军事武器装备 , 尖端技术以及稀有物资等三大类 , 上万种商品!
之后则是1996年围堵更厉害的《瓦森纳协定》 , 参与制定的包括最先进以及在生产制造环节上最关键的国家 , 总共有42个 , 技术上涵盖了:
1990年代初期 , 中国已经开始从国际上承接商业发射卫星 , 为避免“资助”中国航天技术发展 , 美国规定在ITAR(国际武器贸易条例)规定清单内的设备发射 , 必须经总统特批!1999年6月12日 , 长征二号丙将美国铱星92和93号通信卫星送入轨道后 , 纯商业化发射就戛然而止 , 后续的都是整星在轨交付 , 比如某国向中国订购卫星 , 然后中国发生到轨道测控正常后移交 。
先进材料、材料处理、电子器件、计算机、电信与信息安全、传感与激光、导航与航空电子仪器、船舶与海事设备、推进系统等9大类!
国际空间站也是以类似的名义禁止中国参与!到了2011年 , 《沃尔夫条款》出台 , 美国禁止中国参加NASA和白宫科技政策办公室的任何联合科学活动 , 而到了中国航天已经可以登陆火星、从月球采样回地球研究、天宫空间站核心舱成功发射并入驻航天员的2021年6月23日 , NASA局长在国会众议院听证会上称他支持美国“沃尔夫条款”永久化 。
其实中国人根本就不需要鸟国际空间站 , 第一是我们已经开始建立天宫空间站 , 第二则是国际空间站已经垂垂老矣 , 即使延寿它也将于2030年“退休” 。 一个即将陨落星辰的国际空间站中国人不稀罕 , 现在邀请中国人是给你们自己一个机会 , 中国有句俗语叫做“做人留一线 , 日后好相见” , 下次万一要是在中国空间站上出现美国宇航员 , 这NASA的脸往哪儿搁呢?
延伸阅读:中国航天成绩不完全统计
- 2003年10月15日 , 神舟五号发射成功 , 中国第一位航天员杨利伟成功进入太空;
- 2007年10月24日 , 中国第一颗绕月探测器嫦娥一号发射成功 , 11月5日成功进入月球轨道;
- 2013年12月2日 , 中国第一个月球登陆探测器嫦娥三号发射成功 , 12月14日成功着陆于月球虹湾;
- 2019年1月3日10时26分 , 全球第一个在月球背面着陆的探测器嫦娥四号成功着陆于月球南极艾肯特盆地冯卡门撞击坑;
- 2020年12月8日7时30分 , 中国第一个月球采样返回的嫦娥五号返回舱着陆于内蒙古四子王旗着陆场 , 带回1731克月岩;
- 2021年4月29日 , 中国正式开建的天宫空间站天和号核心舱发射成功 , 6月17日神舟十二号发射 , 并于同日对接空间站成功
推荐阅读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中科西部干细胞研究院:干细胞如修理大师,调整失控的免疫系统!
- 发现难、治愈难,人类什么时候才能攻克癌症?
- 形变:研究人员发现使病毒失活的新策略
- 基于血红蛋白的氧载体化合物可以保障宇航员的安全
- 又靓又能做科研,这位博士小姐姐,发完Science发Nature!
- 小伙浏览不良网站看到一段视频,发现女主角竟是女友,气得报警
- 研究:患者感染新冠病毒后,再次感染风险或降低87%
- 奥密克戎揭示了人类免疫力
- 研究显示:感染了新冠的HIV患者容易产生新冠病毒变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