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历了3年的探索 , 2015年5月 , 顺丰嘿客商城正式推出 。 后来 , 二者的线上业务进行了合并 , 嘿店的所有商品都将在顺丰优选上销售 , 顺丰优选也凭借嘿客的资源向生鲜之外的众多品类进行拓展 , 例如3C、百货 。
但对于跨界经营 , 顺丰在很多方面都缺乏专业度和经验 。 嘿店产品品类比较少 , 多为价格比较高昂的进口产品 , 不接地气 , 选址地点也有问题 。
2016年 , 顺丰线下店嘿客业绩惨淡 , 以巨亏16亿的结局退出市场 。
折戟电商之后 , 顺丰才算是真正走上了现在正道 , 更多地在自己熟悉领域的上下游开疆辟壤 。 先是在自己的原有时效产品、冷运业务上继续发力;而后 , 在2015年正式推出重货运输产品;2017年 , 开拓经济快递以及同城配等业务 。
除自有业务之外 , 顺丰还把目光瞄准供应链 。 从2018年开始 , 先与美国夏晖联合成立新夏晖 , 后来又与德国邮政敦豪达成战略协议 , 收购敦豪供应链 。
(来源:公司年报)
到目前为止 , 顺丰已经不再单纯是一家快递公司 , 而是一家可以提供各种多元化服务的企业 。 今年上半年 , 其非快递业务的收入占比 , 已经提升到近31% 。
但不得不说 , 这种多元化 , 需要大量资金的持续投入 , 更不是一两年就可以看到结果的 。 无奈之下 , 在新业务发力之前 , 顺丰不得不下场“开卷” , 牺牲一定的利润 , 来换取市场和营收 。
03、顺丰还有多少时间?
和顺丰2018年因为战略调整导致净利润下滑一样 , 此次顺丰的亏损 , 同样可以理解为战略调整和远景布局带来的结果 。
在老业务方面 , 鄂州机场投产后 , 将有助于扩大时效产品覆盖范围 , 进一步提升目前因航线不足被迫走陆运的存量快件的时效 。
在新业务方面 , 大家则更关心 , 新投入能不能给顺丰带来新的增长?
目前的顺丰 , 除了时效件之外 , 收入占比最大的板块是经济件、快运(重货运输)业务 , 分别占比17%和13% 。 但这两块业务目前都还是亏损状态 , 它们在未来盈利与否 , 将决定着顺丰接下来的日子好不好过 。
今年上半年 , 顺丰的经济快递业务实现不含税营业收入148.90亿元 , 同比增长69% , 订单量增长107% 。
根据中报显示 , 顺丰在经济快递领域实行双品牌策略 , 提供差异化的服务 。
其中 , 电商标快/特惠专配产品 , 使用自己的品牌 , 采用直营模式 。 此外 , 顺丰在2020年成立的丰网 , 为独立品牌 , 采取的是加盟模式 , 面对下沉市场 。
从战略上来说 , 顺丰的思路没毛病 , 通过对产品进行分层 , 来满足不同用户的不同要求 。 要想活得更好 , 不仅仅要巩固自身原有产品 , 还要从“通达系”快递手中抢订单 。
目前 , 丰网仍然亏损 。 顺丰控股在回答机构调研问题时表示 , 丰网下半年经营策略的第一优先级是严控亏损幅度 , 加大加盟商自派比例 , 降低派件成本 。
8月末 , “通达系”快递宣布 , 自9月1日起上调派费0.1元/票 , 这标志着快递行业的回暖 , 顺丰的日子可能会好过一些 。
除快递业务之外 , 目前顺丰最大的业务板块是快运 。 顺丰的快运上半年收入同比增长50% , 达到115亿元;同时 , 亏损总额为5.08亿元 。
但是 , 中国零担物流市场市场规模很大 。 零担快运主要是指货主需要运送的货不足一车时 , 产生的零星货物交运 。
据艾瑞咨询统计 , 2016-2020年中国公路运输的整体市场规模从3.81万亿增长到4.75万亿 , 其中零担物流市场规模从2016年的1.14万亿增长到2020年的1.6万亿 , 预计到2025年会达到两万亿 。
顺丰目前在零担快运板块已经做到了行业第一——连续两年零担收入排名第一 , 2020下半年和2021年上半年零担货量在网络型快运企业中排名第一 , 零担货量增速在日均货量万吨以上的头部玩家中排名第一 。
顺丰在快运板块还处于投资期 。 目前 , 顺丰的快运已经有13个自动化中转场地 , 在信息技术和自动化操作设备方面也进行了大量的投入 。
顺丰在回答投资机构问题时还表示 , 公司仍然在不断夯实在这方面的能力 , 包括保证大件时效绝对领先 , 延伸送装方面的服务 , 拓展业务新场景等 。
对于亏损 , 王卫曾经表示 , 公司在数据化管理上还是不够 , 在整个规划上还有提升空间 。
从更长远的视角来看 , 顺丰的战略问题不大 , 新业务探索也是必要的 。 但是 , 新业务释放盈利 , 仍然需要一段时间 。 与此同时 , 竞争对手们虎视眈眈 , 正在试图抢夺顺丰嘴里的肥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