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身 《分身:我宇宙》寒山美术馆开幕,探索数字艺术与元宇宙的未来( 二 )


由此 , 《分身:我宇宙》展览共同构建起来的 , 是目前此领域内容的发展面貌 , 也表明了本次展览的目标——向公众引介元宇宙概念 , 并从艺术创作视角 , 对当下数字艺术的发展生态做进一步的探索 , 阐明作为专业艺术机构对这一现象的思考和观察 。 正如艺术史教导我们的那样 , 在每次革命之后——透视主义、印象派、立体主义、抽象表现主义——就像俗话说的 , 牙膏再也不能放回管子里了 。 因此 , 无论你是将加密狂热视为收藏、投资或赌博 , 就像所有新范式一样 , 都必须予以关注 。 但艺术终究脱离不了其存在的本体 , 正如寒山美术馆馆长布达所言:“无论时代发生怎样的变化 , 艺术都应当对人类的生存和精神处境予以关怀、探索和思考 。 ”
【分身|《分身:我宇宙》寒山美术馆开幕,探索数字艺术与元宇宙的未来】我们不应反对加密艺术作为一种创造性的表达方式 , 这种表达方式可以被无限复制 , 很容易下载 , 也很容易在区块链上盈利 。 同时也赞赏让艺术家拥有自身作品代理权交易环节的永久回报 , 以及赋予他们作品价值的可编程稀缺性 。 全球连接的数字市场结合了画廊、博物馆、拍卖行和社交平台的功能 , 这是有效的 , 甚至是健康的 。 同样值得称赞的是 , 这个生态系统将艺术交易从神秘的巨型画廊被半遮蔽的阴影中带到了一个更为开放透明的社区化数字平台 。
然而我们同样应该有理由担心对于数字艺术作品的遴选过程和艺术价值的判断 , 在没有艺术史家、艺术评论人或策展人的情况下 , 什么能代替训练有素的眼光?在Instagram上的社交信息流上 , 购买加密艺术的收藏家可能暂时仍无法摆脱其影响者的影响 , 这些影响者是对流行比对质量更感兴趣的加密货币爱好者 。 或许数字艺术在元宇宙的未来情境下 , 已经打破了传统艺术世界相对中心化的评价体系 , 那么又当如何建立一种多元开放、去中心化的价值共识 , 这仍需要时间去等待 。
·元宇宙与新的数字化“线上生活”
展览策展人顾振清在展览序言中写道:“今日的移动互联网已经实现了对网民的高度覆盖 , 电商、手游、链游、短视频等业态的高速发展 , 实现了互联网内容消费场景的变革 。 信息革命(5G/6G)、区块链互联网革命(web3.0)、人工智能革命、网络算力革命、VR显示全真沉浸体验的加持 , 使大型多人线上角色扮演游戏(MMORPG)等网络分身游戏不断升级迭代 , 发展为互联网的一种终极形态——‘沉浸式元宇宙’” 。
所以 , 元宇宙其实为我们提供和展现的 , 是源于现实、而又不同于现实的虚拟宇宙 。 这些虚拟空间中的群体聚集 , 产生了一种与现实生活相关联的、数字化的线上新生态 , 是一种线上新生活 。 所有现实世界中的人 , 在数字网链世界中都可以有一个网络“分身” 。 这个身份是真正属于每个用户自身的一个虚拟ID , 是每个用户参与线上虚拟社交、游戏、经济活动和资产配置的一个必要身份 。 这也昭示出 , 往常存在于《雪崩》等科幻小说中的主题概念 , 正在开始逐步出现在我们的现实生活里 。
如今的元宇宙尚处于早期的理清定义和搭建框架的阶段 , 元宇宙的实现也离不开“需求、硬件、软件”这三个维度的支持 。 一个真正沉浸式的平行世界 , 必然是需要科技设备的支撑 。 因此 , 在《分身:我宇宙》展览的现场 , 我们也能看到艺术家采用投影、装置、AR、VR等多种形式对作品进行多样化呈现 。 观众置身其中 , 不仅能够看到元宇宙创作领域艺术家们千变万化的作品 , 也能够透过这些作品去感受、想象属于艺术家自身的“元宇宙”是怎样的形态 。
本次展览得到了CryptoC、MoCA、Dandelion Chain Lenovo、IcarusArt.AI、HUAWEI MatePad等机构的友情支持 。 展览期间 , 还会进行两次(4场)主题学术对谈活动:“元宇宙国潮与人类共同体”(9月29日13:00-15:00)、“元宇宙景观:数字移民与数字永生”(10月20日14:00-16:00) , 将展览的学术性内容更好地分享至公众群体 。 据悉 , 本次展览展期持续到2021年11月21日 , 开放时间及疫情防控讯息 , 请关注寒山美术馆官方平台及时获取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