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城 50余种诈骗来袭,你躲得过么?


聊城 50余种诈骗来袭,你躲得过么?
文章图片

聊城 50余种诈骗来袭,你躲得过么?
文章图片

◎ 作 者:科技日报记者 崔 爽
◎ 编 辑:刘 莉
“账户有风险 , 请核实对方真实身份后再转账 。 ”
10月11日 , 2021国家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在西安启动 , 同期举办的网络安全博览会上 , 交互模拟产品“反诈盲盒”吸引了很多人驻足体验 。
打开这个盲盒 , 体验者收获了一位网上掉出来的“男朋友” 。 这个“男朋友”用甜言蜜语诱你转账 , 虽然只有2分钱 , 但支付宝仍通过弹窗提示、防骗试卷等方式加以阻止 , AI客服甚至花了超过5分钟时间 , “苦口婆心”劝阻 。
图为工作人员使用“反诈盲盒”系统 。 中新社记者 张远 摄
人工智能等新技术正在成为“反诈利器” 。 但与此同时 , 让人无奈的是它也让骗子更强了 。
当人们把越来越多的生活场景搬上网络 , 互联网上的安全也变得越发重要 。 诈骗和反诈像一场没有硝烟的战争 , 旷日持久 , 变化莫测:90后成受骗重灾区、诈骗“产业链”越发完备、诈骗也能“技术外包”……
处理好安全与发展的关系 , 在网络世界同样成为我们必须面对的议题 。 习近平总书记今年对打击治理电信网络诈骗犯罪工作作出重要指示 , 强调要以人民为中心 , 统筹发展和安全 , 强化系统观念、法治思维 , 注重源头治理、综合治理 , 坚持齐抓共管、群防群治 , 全面落实打防管控各项措施和金融、通信、互联网等行业监管主体责任 , 加强法律制度建设 , 加强社会宣传教育防范 , 推进国际执法合作 , 坚决遏制此类犯罪多发高发态势 。
1
诈骗没有“免疫人群”
九零后是受骗重灾区
高学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也不能对网络诈骗“免疫”
如果让你给网诈受害者画像 , 你觉得他们是什么样?
精神空虚、爱占小便宜、缺乏判断力是“易受骗体质”的特性?事实上 , 他们中的大多数人年轻、受良好教育、谙熟互联网 。
作为互联网原住民的90后、00后 , 正在成为诈骗团伙的主要目标 。
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和360联合发布的《2020年中国手机安全状况报告》显示 , 在网络诈骗举报用户中 , 90后的手机诈骗受害者占所有受害者总数的37.5% , 是不法分子从事网络诈骗的主要受众人群;其次是00后 , 占比为28.7% 。 而印象中更容易遭受诈骗的70后和60后人群 , 仅占比不到10% 。
上海市公安局也曾披露 , 全市接报的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中 , 1990年以后出生的受害人数量占比超过六成 。
前段时间 , 有媒体发布消息 , 他们一位编发过无数电信诈骗新闻的90后编辑 , 被“冒充公检法”的诈骗手段骗走5万元 。
对方自称“警方” , 称他涉嫌洗钱 , 要把其名下财产转移到“安全账户” 。 在骗子的话术控制下 , 他不仅把自己账户上的近3万元转走 , 甚至去线上借贷平台贷款了近2万 。
90后编辑接到的诈骗电话 。 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
据其事后总结 , 对方的骗术其实并不高明 , 避开陷阱的机会也不少:不要随意接号码奇怪的陌生电话 , 不要相信公安机关的电话会被转接 , 不要相信所谓的“安全账户”……但一时大意、鬼使神差 , 新闻人成了新闻当事人 。
“很多人认为年龄偏大、文化水平偏低的人群最容易遭遇网络诈骗 , 实际上 , 高学历、有一定经济基础的人群也并非网络诈骗的‘免疫人群’ 。 ”刑科协反诈专委会筹备办主任胡永涛介绍 , “随着网络诈骗逐渐成为主流 , 受骗人群越来越呈现年轻化的趋势 。 ”
他表示 , 总体来看 , 在受害群体中占比最高的是18至40岁的人群 , 90后、00后是诈骗分子的“重点关照对象” , 占比最高的诈骗类型有刷单刷信誉、网络贷款、投资理财、冒充购物客户退款、冒充熟人诈骗等 。 据不完全统计 , 90后是受骗重灾区 , 受骗数量超过其他年龄段人数总和 , 占比达63.7% 。
根据上海警方发布的数据 , 在90后、00后等群体遭遇的电信网络诈骗既遂案件中 , 兼职刷单类占24.7%、网购类占23.2%、冒充客服类占13.2%、“杀猪盘”类(利用网络交友诱导受害人投资赌博的一种电信诈骗)占12.1% 。 这些诈骗手法并不新奇 , 却足以把涉世未深的年轻人甚至未成年人引入圈套 。
2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