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
明确权责社会共治
对抗黑灰产需群策群力
构建群防群治机制 , 还需加强组织协调
打击网络诈骗到底难在哪儿?
偷窃不成功 , 可能进牢房 。 抢劫不成功 , 可能被暴揍 。 诈骗不成功?换个电话接着来 。
段子虽属调侃 , 背后却暗含网络诈骗屡禁不绝的主因 。 胡永涛直言:违法成本低、处置障碍大、轻罪惩戒难 。
他表示 , 滋生网络黑灰产的核心原因是“人(账)户分离” , 特别是推广链、资金链中广泛出现的租/售电话卡、银行卡、网络账号行为 , 帮助犯罪分子以他人实名账户、账号为掩护躲避公安机关追查、构建诈骗场景 , 以较小的违法成本 , 增加了防范打击的难度 。 更棘手的是 , 黑灰产人员租售网络账户 , 违法所得有时不够立案标准 , 部分黑灰产人员长期从事相关违法活动 , 积累了大量对抗和反侦查经验 , 开始搭建黑灰产技术平台 , 为境外网络诈骗犯罪提供专业化支持 。
“守护者计划”安全专家周克提到 , 在东南亚某地 , 有电信器材店专门服务于犯罪团伙 , 职业HR以正规人力资源的招聘流程 , 拐骗刚毕业的大学生担任黑灰产程序员 。 他们实力雄厚 , 有的能为“员工”开出数万元月薪 , 提供新冠疫苗等“福利” 。 诈骗团伙的“蓬勃发展”甚至令当地房价水涨船高 。
“估计参与黑灰产的人数达百万 , 而正义一方连对方人数的十分之一都不到 。 ”周克说 。
不过 , 经过多年机器训练 , 目前 , 大数据、人工智能已能逐渐自行寻找平台上的诈骗风险 。 周克和同伴们相信 , 凡诈骗必留下痕迹 , 无论通过电话、短信、钓鱼网址还是外挂软件 , 这些痕迹会成为大数据的一部分 , 数据量越大 , 分析技术越强 , 对于电信网络诈骗的预防、发现和打击越精准有效 , “这是不可违背的定律” 。
今年5月 , 工信部启动“断卡2.0”专项行动 。 7月14日 , 12381涉诈预警劝阻短信系统正式启动 , 工信部组织建设了信息通信行业反诈大平台 , 实现对涉案号码、域名、互联网账号等全网一体化处置 。
胡永涛强调 , 反诈是需要各方面社会力量共同参与的综合治理工作 , 主要包括打击犯罪、预警劝阻、行业治理、宣传防范等 。 他坦言 , 要构建群防群治机制 , 还需加强组织协调 , 进一步解决信息共享、犯罪预防治理、法规建设等问题 。
“我国目前尚未出台针对新型网络犯罪的法律 , 很多电信网络治理信息共享工作处于无法可依的状态 。 ”胡永涛说 , 电信网络违法犯罪的治理 , 涉及公共权力的行使、公共利益的保护、各个企业的风险控制 , 国家、社会和企业利益与个人信息上所承载的个体权益之间的冲突如何衡量 , 亟须相应指引和规范 。
同时他也提到 , 一些企事业单位在治理工作中发现的问题和线索 , 由于没有明确治理权 , 大量预警线索和信息未能得到充分利用 。 一方面 , 由于企业发现的问题往往还未导致案情 , 或找不到受害人 , 公安机关很难快速定性并依法处置 , 另一方面 , 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企业对于发现的涉诈线索 , 无法定性处置 , 也很难做到自身业务范围以外的联防联控 。
这让法规建设、权责明确成为当务之急 。 “应首先对监管部门、司法部门、金融机构、电信运营商、互联网公司等在反电信网络诈骗中的分工、责任和协同联通机制进行明确 , 形成治理合力 。 ”胡永涛建议 。
“一方面要从法规层面要求互联网服务提供商从技术、责任、道德多方面对于数据安全保护担责;一方面全方位、大力度惩治网诈行为 。 同时建立公共信息平台 , 形成信息、宣传、技术的能力聚合与共享 , 集结安全厂商的能力 , 更好地服务用户 。 ”伍海桑表示 , 他特别提到 , 相关企业应履行社会责任 , 在法规、标准制定方面积极建言献策 。
图片来源:视觉中国
另外 , 反诈必须“攻防并举” 。 公安部刑事侦查局副局长姜国利表示 , 电信网络诈骗是可防性犯罪 , 事后打击不如事前的防范 , 快破案不如不发案 , 多追赃不如少受骗 。
胡永涛同样谈到 , 由于诈骗团伙大部分躲在境外 , 加上受疫情影响 , 公安出境打击此类犯罪的成本非常高 。 相比之下 , 开展群防群治工作 , 可以大大节约社会整体成本 , 降低群众受骗风险 。
大众是“社会共治”的重要力量 。 如黑猫所说 , 普通人可以随手标记诈骗电话、短信、网址 , 及时举报诈骗行为 , 完善反诈安全数据库 , 为“全民反诈、天下无诈”出力 。
推荐阅读
- 湖南:疑似网贷还不上轻生,警察回复已经跳河,父母都不肯相信
- 长春“美男子”王伟,美色诱杀17名女子,怪癖:喜欢收集死者衣物
- 2000年,丁勇岱饰演“白宝山”走红,坐火车差点被警察误杀
- 五岁男孩火车站走失,被养父母长大成人后,一起陪伴他千里寻求!
- 3岁女童商场走失求助保安,广播室喊出爸爸名字时,全商场沸腾了
- 一只苍蝇引发的血案:凶手血洗5个村庄枪杀56人后,拉响手雷自尽
- 56岁教授与外国女一夜缠绵被抓,怒告公安局:一夜情不是嫖娼
- 案例:陕西杀人犯伪装潜逃17年,6次被捕均未被识破,却因不吃米饭暴露
- 山西一少年打架输了放狠话:等我20岁杀你全家,哪知5年后真动手
- 妻子“走火入魔”,男子报警求助,“我控制不了我老婆,快帮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