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生物全系列——真菌篇】真菌界—壶菌门( 三 )
①菌型蛙壶菌有时会出现与传统游离孢子或孢子囊不同的菌型 。 例如 , 在2003年欧洲热浪 , 莱桑池蛙未被壶菌病大量杀死前 , 就有一种球状、单细胞及只有80-120微米大的蛙壶菌 。 于当时并不知道它们是什么 , 到后来才确定是蛙壶菌 。 它们也是有包在囊中的游离孢子 , 可以嵌入在休眠孢子中、腐生的或寄生的 , 并且在一些条件下非病原性的 。 当热浪开始时 , 蛙壶菌变成了现时会引起疾病的游离孢子 。 由此可见 , 一些两栖类群落身上虽有蛙壶菌存在 , 但却没有感染壶菌病 , 并非因为它们具有免疫能力 , 而是其环境并没有足够条件让蛙壶菌变型 。
②栖息环境蛙壶菌在两栖类的皮肤上生长 , 及制造水生的游离孢子 。 它们广泛分布在沙漠及低地森林至寒冷的山顶 。 它们可以是不致命的寄生虫 , 或是腐生植物 。 它们会令栖于高地的两栖类 , 或于冬天时造成大量的死亡率 , 在低温下较易发病
(4)传播疾病有指蛙壶菌是源于非洲 , 后来经非洲爪蟾的贸易而广传世界各地 。 研究涉及697个爪蟾属标本 , 都是于1879年至1999年在南部非洲采集 。 最早出现壶菌病的是于1938年发现的非洲爪蟾 。 研究亦指在壶菌病在非洲以外的地方传播前 , 早已在非洲内肆虐了23年的时间 。
由于美国牛蛙的低感染率 , 故也被指是带菌者 。 美国牛蛙经常从圈养中逃走 , 并能够建立野生群落 , 可以将蛙壶菌带到其他地方 。 蛙壶菌可以生湿润的土壤及鸟类羽毛中生存 , 这也可以其传播途径 。 壶菌病感染与北美洲、南美洲、中美洲、欧洲及澳洲两栖类的大量死亡有关 。 它们也被指导致了澳洲的Taudactylus acutirostris的灭绝 。
一些两栖类特别容易感染蛙壶菌 , 包括林蛙、黄腿山蛙、南方双带河溪螈、杰斐逊钝口螈、三锯拟蝗蛙、蟋蟀雨蛙、霍氏锄足蛙、南方豹蛙、里奥格兰德豹蛙及撒丁山螈 。
推荐阅读
- 为什么越来越多人,不相信量子力学呢?
- 断舍离,地球离了谁都照样转
- 地球冷却速度远超预期!或成为第二个火星,人类应该何去何从?
- 1582年的十月少了10天,期间地球没发生一件事,时间去哪儿了?
- 假如存在二维生物,他们如何辨别所处的面是平面还是曲面
- “九星连珠”后地球会怎样?科学家已测出时间,距上次刚好1000年
- 为什么地球每四年要闰一年?地球相关的冷知识你知道多少
- 为人类敲响警钟!57000年前的尸体重见天日,史前生物现身引发关注
- 地球的岩石,和月球的岩石有相同之处吗?
- 地球果真出了大问题?火山爆发后出现神秘现象,科学家紧急发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