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1.4 弥补短期融资工具不足
2005年 , 中国人民银行(以下简称“人民银行”)推出的短期融资券与发达国家和地区的商业本票较类似 , 本质上是由企业发行的无担保短期债务凭证 , 但存在明显不足:(1)发行方式不灵活 , 发行主体资信要求高 , 众多优质创新型中小企业无法进行筹资;(2)企业间票据投融资功能弱化 , 短期融资券发行和交易仅限银行间市场 , 无法像商业汇票一样在企业间背书转让 。 商业本票则可以通过一定的增信机制和本身的支付结算、投融资双重属性弥补短期融资券的不足 。
2.2 发展商业本票市场面临的挑战
2.2.1 商业本票发展存在法律障碍
目前 , 我国商业本票的发行在法律层面仍存在较大障碍 , 主要表现为《票据法》对商业本票发展的限制:(1)将本票的发行主体限定为银行 , 剥夺非银行企业发行本票的权利;(2)强行将交易、债权债务与票据信用关系捆绑 , 不符合国际通行的票据无因性原则 , 消除了融资性商业本票的应用空间 。
2.2.2 票据市场投融资主体范围狭窄
目前 , 发达国家和地区票据市场的参与主体除商业银行外还有企业、个人和专业中介机构等 。 现阶段我国除台湾外其他地区不允许企业、个人交易商业汇票(此处交易指作为有价证券的买卖) , 票据交易主体主要为商业银行和财务公司、货币市场基金和保险等 , 重要的机构投资者尚未进入 。 2018年《资管新规》落地后票据资管业务已基本停摆 , 2020年上海票据交易所(以下简称“票交所”)推出标准化票据产品但尚未得到权威监管部门的政策配合 。 交易主体少且类型单一 , 严重制约了票据市场的深度和广度 , 影响了资源配置效率 。
2.2.3 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有待加强
目前 , 相较于股票、同业拆借等国内其他金融市场 , 票据市场基础设施建设相对滞后 。 2016年票交所成立 , 2018年纸电票据交易融合工作完成 , 贴现后票据全国统一的交易市场和交易系统已基本建成 , 但是相关数据披露、行业研究等仍显滞后 , 同时贴现前票据在企业间流转仍缺乏全国统一、标准的平台 , 票据资产有效运作和管理的生命周期尚不完整 。
2.2.4 商业信用体系建设有待完善
目前 , 我国商业信用环境尚不健全 , 缺乏真实高效的信用评级体系 , 存在较为严重的信息不对称现象 。 虽然近年国内已出现一些评级中介机构 , 但公信力不强 , 评级质量有待提高 , 特别是票据领域的专业评级机构更是缺乏 。 虽然票交所的成立为票据市场的信用评级、保证增信等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 , 但目前进展仍然比较缓慢 。
3、商业本票的应用探索
3.1 业务开展必要性
3.1.1 丰富各类企业融资手段的重要举措
在高质量经济发展背景下 , 我国企业和业务类型更趋多样 , 带来了多样性的融资需求 , 相应也需要多元化的融资工具相匹配 。 如企业对流动资金的需求 , 具有“短、频、快”的特征 , 从风险控制和融资成本角度都不依靠发行股票、长期债券或银行贷款解决 。 商业本票操作简便、成本低廉、方式灵活的特点恰好满足企业的短期融资需求 , 可成为满足流动资金融通的理想工具 。
3.1.2 拓展票据市场深度和广度的重要途径
国际票据市场一般是从担保性强的票据 , 如银行承兑汇票、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商业承兑汇票等开始 , 逐步拓展票据的种类和广度 , 目前 , 美、日及我国台湾地区的商业本票业务均已十分发达 。 票据市场工具的多样化 , 不仅为参与者提供了广阔的投融资渠道 , 还增强了票据市场的吸引力 。 目前 , 我国票据市场的发展状况与发达国家及地区早期票据市场相似 , 也是以商品交易为基础的商业汇票为主 , 面临因交易品种短缺而产生的可持续发展动力不足的问题 , 相关发展经验值得我们借鉴 。
3.2 业务开展可行性
3.2.1 我国企业已具有使用融资性商业票据的经验
从20世纪90年代至今 , 我国企业通过海外市场进行了无担保商业票据发行的探索 。 1996年、1997年 , 中集集团在国际市场分别发行了5000万和2000万美元的一年期无担保商业票据 , 中化国际于2000年在美国发行了25亿美元的商业票据 。 2005年 , 人民银行允许符合条件的非金融企业发行短期融资券 。 这些都说明融资性商业本票契合我国企业的发展需求 , 也为商业本票制度的建立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
3.2.2 金融深化改革为商业本票的创新拓展了空间
目前 , 我国经济发展呈现新格局 , 金融发展也发生深刻变化 , 为商业本票的创新创造了有利条件 。 从融资需求看 , 国民经济进入高质量发展阶段 , 经济结构加快调整 , 企业对降低融资成本和提高融资便利的要求更为迫切 。 商业本票作为短期债务融资工具 , 采用市场化方式发行 , 有利于中小企业改善融资条件 。 从金融供给看 , 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进程日益深入 , 存贷款利差收窄是必然趋势 , 商业银行发展商业本票在拓展直接融资客户的同时 , 还可获得发行收入和交易收益 , 对跨市场业务的创新和综合化经营具有积极意义 。
推荐阅读
- 警惕!价格大幅缩水,有人已被套牢
- 村民吵架被涂一嘴屎,愤怒端一盆扣在对方头上,结果被判刑6个月
- 年税高达3万亿元?房产税的出台到底有什么好处?
- 11分钟,10分7板1帽,你很强没错,但真没人尊重,还是请求交易吧
- 炒掉纳什!交易哈登!篮网6连败后岌岌可危,管理层该做决定了?
- 上个月我微信连续转账了共一百万,为啥会有银行人员来调查我?
- 律师分析:“二手房”买卖交易过程中,有哪些常见法律风险?
- 40+12+18全能王?湖人猛龙2换1地震交易,名宿力挺他辅佐詹姆斯!
- 除了扎克伯格, 他以身价250亿美元成为世界历史第2位最年轻富豪。
- 32分+32分+33分+31分!湖人交易目标太猛了!老詹有望迎超级强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