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警 北京一场因不愿照看孩子酿成的凶杀案


民警 北京一场因不愿照看孩子酿成的凶杀案
文章图片

民警 北京一场因不愿照看孩子酿成的凶杀案
文章图片

民警 北京一场因不愿照看孩子酿成的凶杀案

刑法最基本的功能在于处罚犯罪 , 保护法益 。 自古以来 , 人们最单纯的观念在于:一旦有罪 , 必将有罚 。 刑罚的威慑性使人们欲伸出犯罪之手时需谨慎思虑 。 而在纷繁复杂的社会生活中 , 其犯罪的原因多数由外部环境所刺激...
这是维普期刊上一篇关于不良人格与犯罪的论文中的摘要 。 而今天要讲到的马金库杀人案 , 就是典型的不良人格犯罪 。马金库 , 原名钱忠明 , 1993年生于黑龙江 。 两个母亲 , 三个父亲 , 马金库的童年一直笼罩在上一辈的情感纠葛当中 , 每到一个家庭 , 他都是最多余的那一个 , 童年的不幸让他一直生活在阴影当中 。
马金库很小的时候 , 母亲樊守丽便和父亲钱宝生离了婚 , 当时他还叫钱忠明 , 还在襁褓之中的他被判给了父亲 , 父亲给他找了个后妈 , 平时对他非打即骂 , 他耳聋和斜视的毛病就是这个后妈用扫帚打出来的 。
1995年 , 钱宝生因几块钱的小事将朋友杀死 ,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二条规定 , 故意杀人的 , 处死刑、无期徒刑或者十年以上有期徒刑;情节较轻的 , 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 。
钱宝生因杀人动机极其卑劣 , 事后更是没有任何悔改的意思 , 故被法院判处死刑 。 当时六岁的钱忠明被送到生母樊守丽那里 , 当看到面前那个漆黑瘦小的孩子时 , 樊守丽甚至都不敢相信这就是自己的儿子 。 【民警|北京一场因不愿照看孩子酿成的凶杀案】当时樊守丽已经改嫁 , 于是给钱忠明改名为马金库 。 来到母亲身边后 , 马金库才算是过上了一段幸福的日子 , 但没想到的是 , 继父却一直无法放下他这个特殊的“身份” 。 始终没把他当成过自己的儿子 , 于是本来成绩优异的他在十几岁就选择了辍学务农 。
其实他在辍学前也曾争取过 , 但随着小他13的妹妹出生 , 他愈发感觉到自己的多余 , 为了母亲不替他这事犯难 , 他选择了放弃 。
2009年 , 母亲和马金库继父离婚 , 并将马金库带到了北京 , 想着给他找份工作 , 让他能早点自立 , 但没想到仅仅三年 , 马金库就和他生父一样 , 成了一个杀人犯 。
来到北京之后 , 马金库的日子也没有好过许多 。 母亲又结婚了 , 在这个家里 , 他还是只能保持沉默 , 但在这里 , 他还能去盗版书店看看小说 , 还能沉浸在网络的虚拟世界中暂时逃避现实“他在网上还是很活泼的 。 ”与他相识于一场偷菜游戏的丁冬这样回忆 。
就在同一年 , 一直生活在黑暗中的马金库迎来了他生命中第一次 , 也是最后一次的光亮 。 他谈恋爱了 , 对方是他的初中同学 , 长得漂亮 , 也很温柔 , 但可惜的是 , 这点光亮只是闪了一下 , 很快就熄灭了 。 对方因为看不到未来 , 离开了他 。其实马金库很早就有了杀人的想法 , 只不过对象是自己 , 为此他还特意从网上买了镇静药三唑仑 , 希望自己能够在睡梦中离开这个世界 。
2011年5月初 , 第一次拿到工资的马金库高兴地回到家 , 把两百元塞到母亲手里 , 告诉她想吃什么随便买 , 甚至还花几十块给表姐买了香水 。 看到这一切的母亲很欣慰 , 觉得身上的担子好像轻了些 , 她甚至幻想着儿子以后美好的生活 。
可不到两周 , 她的幻想便破灭了 。 2011年5月22日 , 因为公司早上出现了食物中毒现象 , 公司几乎所有人都去了医院 , 只剩下马金库、老板的儿媳尹女士和她两岁大的儿子 。 当时尹女士正在洗衣服 , 有点忙不过来 , 便叫马金库去修电灯 。马金库将电灯修好之后 , 尹女士又叫他去帮忙哄孩子 , 可谁知道马金库对这事极其抵触 , 当即不爽地回道:“不哄 。 ”由于是自己家开的公司 , 马金库的态度让尹女士也来了脾气 , 便有些生气的对马金库说:“你是打工的 , 让你哄就哄 。 ”
这时她还没意识到 , 她即将唤醒马金库心中藏着的魔鬼 。 本来这天马金库想睡懒觉 , 六点多却被老板叫醒 , 生气的他把之前准备用来自杀的三唑仑倒进了早餐粥中 , 想着如果他们都睡着了 , 今天就可以休息了 。 结果还真如了他的愿 。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