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去年曾用过一个词 , 叫“羞涩期” 。
美国那边 , 已经是“明牌”:
美联储公布的货币政策会议纪要显示:可能会在2021年11月中旬或12月中旬启动Taper(缩减QE) , 缩减购债可能在2022年年中结束 。 估计节奏是:美债每月减少100亿美元(目前每月购买800亿美元) , MBS每月减少50亿美元(目前每月购买400亿美元) 。
中国因为经济周期跟美国不同 , 未来宏观政策会分道扬镳 。 中国会加大宽松的力度 , 而美国会收紧 。 由于存在外汇管制和利差 , 所以中国资金外流不会太明显 。
中国央行有较大概率 , 在四季度继续全面降准1次 , 并在5个月内正式降息(LPR)一次 。 针对楼市的贷款政策 , 也有望适度松动 。
上图是今天国家统计局公布的PPI(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 , 同比涨幅达到了10.7%创造了1年多的新高 。 这意味着 , 电力短缺和大宗商品价格上涨 , 已经开始传导到了工业制成品 。
上图是今天公布的最新CPI(居民消费价格) , 同比涨幅为0.7% , 呈现继续走低的态势 。
为什么PPI和CPI有这么大的剪刀差?
是因为猪 。
猪肉价格持续下跌 , 猪周期开始发挥作用 , 掩盖了正在悄悄“回头”的通胀 。 估计再过几个月 , 通胀就会显现出来 , 这会反过来遏制货币政策的宽松空间 。
不过中国经济还有一个重要的腾挪空间 , 就是中美达成新的贸易协定 , 相互减免关税 。 如果做到这一点 , 作用不亚于一次降息 。
中美相互减免关税 , 是大势所趋 , 双方的共同心愿 。 但想真正落地 , 还有很多困难要克服 。 美国那边 , 希望降税对冲通胀;中国也有同样的需求 , 此外还有CPTPP和中欧投资协定的因素 。
【常熟|机会,还有吗?】总之 , 未来半年的股市机会仍然存在 , 只是道路有点曲折 。 政策的调整和发力 , 都需要时间 。
推荐阅读
- “男孩失踪案”始末:七个孩子共同守护的死亡秘密,竟是弥天大谎
- 深圳发生悲剧:男子为打麻将把4岁儿子独自留在家中孩子坠楼身亡
- 67岁老人想去女儿家养老,遭女婿拒绝,听完女婿一番话,明白了
- 农民家翻出6本旧书,法院拍卖高达64万,快回去看看你家里有没有
- 45岁女保姆:伺候86岁大爷,月薪9千,背后却是无尽的心酸和委屈
- 儿子别墅卖了1200多万,爹要20万看病,儿子:你给过我一分钱吗?
- 当我发现 80 岁母亲是女同性恋者
- 晚年不能自理时,请保姆伺候靠谱吗?一位75岁大爷说出自身感受
- 未成年学生坠楼受伤,海阳一中被判担责三成
- 1家6口驾车坠河,客车被撞七零八落,3起惨烈车祸致21死3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