辅警 花钱就能买“编制”?南京一培训机构人员因诈骗被判7年5个月


辅警 花钱就能买“编制”?南京一培训机构人员因诈骗被判7年5个月
文章图片

辅警 花钱就能买“编制”?南京一培训机构人员因诈骗被判7年5个月


花钱就能买“编制”?当心是陷阱!南京某培训机构招生人员周某 , 利用手中掌握的客户资源 , 以帮助毕业生安排到银行、烟草公司、学校等企事业单位 , 帮助办理多所大学本科学历学业证书等名义 , 先后对13人实施诈骗 , 收取咨询费、安置就业费等共计70余万元 。
2021年10月14日 , 南京市江宁开发区法院公开开庭宣判这起诈骗案 , 周某被判刑7年5个月 , 罚金3万元 。
案情回顾
周某中专毕业后在某教育培训机构做招生人员 , 手中掌握了大量的学生个人信息 , 并对这些学生的就业意向有了充分了解 , 遂想到可以利用其手中的客户资源赚钱 。
小敏是周某的第一个猎物 。 一天 , 周某在网上看到某烟草公司招人 , 其立刻想到自己的学生小敏曾告诉他 , 自己想进烟草公司上班 , 遂在某咖啡馆约见了小敏 , 告知小敏有一个可以进烟草公司工作好机会 , 但是要交安置费15万元 , 并拿出一份《就业安置协议书》要小敏签名 。 在收到小敏的15万元之后 , 周某不由得感慨:原来钱这么好赚 , 一份花2元钱打印的协议书 , 一杯20元的咖啡 , 让自己轻易得到了15万元 。 轻易来的钱 , 去的更容易 , 15万元 , 几天时间就被周某挥霍一空 。 此后 , 周某陆续以同样的手法 , 骗到了更多的钱 。
30岁的小关 , 2017年毕业于南京某艺术学院 。 毕业后 , 小关一心想进入国家机关工作 , 铆足了劲参加各类考试 , 然而考试却屡次以失败告终……2021年1月14日 , 小关经人介绍认识了周某 , 周某声称可以将其安排至南京某大学做行政助理工作 , 但是要交12万元的安置费 , 如果安置不成功全额退款 , 周某还与其签订了《安置就业协议》 , 并向其承诺在2021年2月底会在江苏人力资源网上公布招生公告 , 小关遂将12万元通过银行转账给周某 。
2021年2月 , 周某电话联系小关 , 告诉其招聘考试因受疫情影响取消了 , 改为内部推荐 , 还说自己已经跟学校的教授以及人社厅某领导打好招呼 , 让小关直接去面试 , 走个过场 。
2021年3月 , 周某让小关不用参加面试了 , 自费去鼓楼医院体检 , 小关直接被录取了 , 录用结果在4月份公示 。
2021年5月 , 周某失联 , 小关报警 。
周某供诉称 , 知道这些找工作人的心理 , 都是比较着急 , 想找到自己心仪的工作 , 但他们自己没有能力或者不愿意付出努力来得到这些工作 , 所以当觉得有关系可以找 , 或是有人可以帮忙安排的时候 , 他们会非常乐意 , 也愿意为此付钱 , 所以才会轻易被骗 。
周某利用自己手中的考生资源 , 掌握考生急于寻求一份好工作的心理 , 在自己的微信朋友圈发布供电公司、银行、高校的招聘信息 , 吸引考生的注意 。 后期通过“闲鱼”等App发布高端就业安置帖 , 吸引更大范围的被害人上当 。
为了顺利实施诈骗 , 周某前期做了很多“功课” , 比如经常浏览一些人力资源网、人事考试网上的招考信息 , 了解招考单位的情况、岗位要求 , 并牢记在心 , 还经常跟高校的在校学生联系 , 了解高校辅导员、行政助理的相关要求 , 以方便诈骗的时候表现得更加逼真 。
此外 , 为了提高可信度 , 周某利用签订就业协议、出具收款凭证或欠条为道具 , 协议约定不能入职全额退款 , 部分协议盖有培训机构公章(系伪造) , 使诈骗形式上更加逼真 。
法官提醒
江宁经济技术开发区人民法院刑事审判庭法官朱世珍提醒 , 广大群众不要轻信微信群、朋友圈发布的招聘信息 , 可以通过官网了解招聘信息;不要随意加别人微信 , 不要在微信中泄露过多的个人信息;天上不会掉馅饼 , 学历、好工作都只能靠自己的努力才能获得 。
编辑 魏薇
校对 陶恩晋
审核 明磊
来源 交汇点新闻客户端
【辅警|花钱就能买“编制”?南京一培训机构人员因诈骗被判7年5个月】

    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