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文章图片
9月17日 , 神舟十二号胜利凯旋 。
明天 , 10月16日 , 神舟十三号即将出发 , 翟志刚、王亚平、叶光富3名航天员 , 将执行神舟十三号载人飞行任务 , 这一次他们准备在太空过春节!
这次 , 神舟十三号相比十二号来说 , 执行时间更长、任务更严峻 , 而且 , 王亚平将成为进驻中国空间站的首位女性 , 也将成为中国首位出舱的女航天员 , 同时 , 这也会成为创造历史的一刻 。
中国航天不断崛起、不断超越 , 这不单单是踏上星辰之旅 , 而是要重回中国人在宇宙中的位置 。
宇宙 , 给我们留出了什么位置?
作为世界上勤劳智慧的民族 , 中国人最早认知宇宙 , 并且正确记录下星辰运动 。
在2500多年前的战国时期 , 魏国虽然名列“战国七雄”之一 , 但其国力并不强 。
“东败于齐 , 西丧秦地七百余里 , 南辱于楚”除了留下“围魏救赵”的成语 , 总体来说 , 魏国存在感并不高 。
不过 , 魏国人石申 , 仅凭着一架自制天文仪器和一双肉眼 , 在公元前400年 , 写就了八卷《天文》和《浑天图》 。 在书中他记载到 , “日中有立人之像” , 这是人类历史上最早的太阳黑子记录 。
除此之外 , 石申还观测到了“日冕”和“日珥” , 最早测量出“黄赤交角” , 总结月球运行规律提出“白道”概念 。
最令人震撼的是 , 石申先后测量了120颗星在天空中的坐标 , 准确地测定了它们的经度和纬度 , 再把它们和相邻的星星用假想的直线连接起来 , 创造出120 个星宿 , 编绘出《石氏星表》 , 这是世界上最早关于星座和星图的著作 。
而直到600年以后 , 公元二世纪 , 古希腊人托勒密绘制的“托勒密星表” , 只记载了48个星座 。
石申之后 , 战国时期还有一位旷世奇才 , 生活在公元前三百多年的齐国天文学家甘德 。
甘德在石申《石氏星表》的基础上 , 创造出星体定位的“甘氏四七法” 。
他把天空中的恒星划分为东、南、西、北四个区域 , 每个区域又分为七个部分 , 这就是延续至今的“二十八宿” , 不但构建了完整的星辰世界 , 也为我们打开了想象力的天空 , 不知道有多少神话传说 , 是从二十八宿中走来 。
【蜘蛛|明天,神舟十三号出发!中国人在宇宙中的位置有多重要?】甘德所做的 , 并不仅仅是在石申的研究基础上“查漏补缺” , 他对火星和金星运动进行长期的观测和定量 , 测出火星回归周期为587.25天 , 比实际数值583.9天仅差了3.35 天 , 误差仅为千分之六 。
他还看到了木星的卫星 , 并将其记录为“若有小赤星附于其侧” , 因此 , 成为第一个留下了木星卫星观测记录的天文学家 , 比伽利略记录木星卫星 , 早了2000多年 。
甘德将其毕生苦研所得 , 整理为《天文星占》、《岁星经》等几部天文学著作 , 在恒星区划和命名、行星运行与会合周期等方面 , 都有突破性贡献 。
最终 , 石申与甘德的著作 , 合并成为《甘石星经》 。
实际上 , 在《甘石星经》之前 , 商代甲骨文中 , 就已经有了世界上关于日食、月食的最早记录;公元前613年 , 春秋时期的鲁国史官 , 在人类历史上 , 首次记录下哈雷彗星运行 。
而且 , 除了《甘石星经》 , 中国从不缺少科学家 , 祖冲之、张衡、刘徽、秦九韶等 , 都如星辰般璀璨 , 中国人也从不缺少科学精神 , 比如公元一世纪成书的《九章算术》 , 就把土地丈量、谷物兑损、房屋建筑的结构计算、分配方案设计等问题 , 说得明明白白 。
人类历史上许多伟大的发明和发现 , 都肇始于中国 。
上启春秋 , 下至南宋 , 中国人用自己的方式 , 定义着全世界的科学技术 , 直到近代 , 因为没有赶上现代科学与工业文明的进程 , 而产生了巨大代差 。
推荐阅读
- 圆圆的地球变成方了!各种外星生物也开始入侵,大家快来拯救世界
- 一天20次,日赚一万元,失足女被抓时累到虚脱:扶我一把,我腿软
- 继“妻荒”后,农村又一怪象出现,老农整日发愁,儿女却毫不在意
- 农村使用石雕牌坊的用处
- 河南:弟弟冒雨跟婚车,流泪送姐姐出嫁,网友:一家人变两家人
- 既然琥珀能保昆虫万年不腐,古人为何不用琥珀来给尸体做防腐?
- 农民常捡来当柴烧,却不知它价值很高,可调血脂降血压,10元一斤
- 俗语“小寒不寒看大寒,大寒不寒倒春寒”啥意思?今年啥时候最冷
- 一只苍蝇引发的血案:凶手血洗5个村庄枪杀56人后,拉响手雷自尽
- 杭州杀人案始末:凶手终于压抑不住内心22年的罪恶,向警方招供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