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条蛇鳗虽然成功钻穿了苍鹭的肚子 , 但是依然有一半的身子还留在里面 , 我们无法判断它的那部分是没有力气了 , 还是已经开始腐烂了 。 而苍鹭即使是肚子上破了一个洞 , 也在正常地进行飞翔 , 这至少说明这个洞并不算是致命伤 。
苍鹭能够等待事情出现转机 , 但是蛇鳗却是一种需要在水中生活的鱼类 , 即使已经从肚子里出来 , 也要刚好掉进水里才有机会活下来 , 何况是现在这样吊在空中飞来飞去呢?由此看来 , 这条蛇鳗虽然已经做到了前所未有的事情 , 但还是凶多吉少 。
为了生存的努力
其实研究者们不是第一次发现蛇鳗有这种“开膛破肚”的行为 。 在一些将蛇鳗作为食物的鱼类身体里 , 我们能够发现一些蛇鳗在钻出来了一部分之后又窒息而死 , 它的身体逐渐和这些捕食者的身体生长在了一起 。
总体来说 , 蛇鳗虽然会尝试这种逃生方式 , 但是它的成功率却并不高 。 这究竟是蛇鳗有意的对付天敌的方法 , 还是只是因为到了一个黑暗、封闭的环境之后 , 激发了蛇鳗的“挖洞本能”呢?目前这还没有定论 。
不过 , 在自然界中我们能够确定很多动物的行为确实是为了伤害天敌、保护自己 。 比如一些动物会在天敌来临的时候选择舍弃自己的一部分来吸引敌人 注意力 , 比如在海参、壁虎等等;一些动物身上自带“武器” , 能够让众多敌人望而却步 , 比如豪猪、刺猬、蜜蜂等等;一些则会在关键时刻释放出自己深藏的“弹药” , 打敌人一个“猝不及防” , 比如臭鼬、乌贼等等 。
由此可见 , 求生欲是动物与生俱来的本能 , 为了继续在这个美丽的世界上活下去 , 生物们都付出了多么大的努力啊 。
海洋生物的最大威胁
蛇鳗为了生存下去 , 就连被天敌吞进了肚子里都要努力挣扎 , 但是却依旧面临着严重的生存危机 , 那就是来自人类的威胁 。 鳗鱼是一种肉质鲜美的鱼类 , 历来都是人们餐桌上的常客 。
但是随着人们需求量的增加、海洋环境的变化、海水的污染等等 , 人们传统上习惯食用的日本鳗鲡、欧洲鳗鲡等都在逐年减少 , 日本近年来的鳗鱼捕捞量更是不断地创下历史新低 。 面对这样的情况 , 我们应该怎么办呢?
一些人认为 , 当务之急是改善海洋环境 , 消除人们过量捕捞的现象 , 让鳗鱼能够在合适的环境里休养生息 , 逐渐恢复种群数量 。 对于人类来说这并不是一种不可或缺的食物 , 因此即使是不吃也是可以接受的 。
但是另一些人认为 , 食用鳗鱼是一种重要的饮食文化 , 不能够轻易地放弃 , 我们可以食用其他类似品种鳗鱼 , 比如那些种群数量没有受到威胁的花鳗、美洲鳗等等 , 也是一个不错的选择 。 看起来 , 人们短时间内还没有办法达成共识 。
保护我们的海洋
因为人类的活动而有了生存危机的可不止是鳗鱼一种 , 还有许许多多的海洋生物都在工业化时代之后数量锐减 。 人们确实通过各种各样的产品、工具为自己带来了便利 , 但是却没有注意到自己对于大自然的影响有多大 。
等到我们发现自己的行为有什么后果的时候 , 事情已经变得难以挽回了 。 比如我们的海洋垃圾 , 如今已经形成了一座漂浮在海上的“垃圾岛” , 甚至比两个美国德克萨斯州的面积都大 , 对海洋生物的生存造成了极大的威胁 。
除了这些难以被降解的塑料、玻璃垃圾之外 , 人类还向海洋中排放大量的污水 , 还有泄露的原油等等 , 这些都会杀死海洋中的生物 。
除了这些直接的污染 , 还有不少影响是逐渐产生的 , 比如全球变暖引起的海平面上升问题 , 除了会影响低海拔地区和近海生物之外 , 也会让海水的温度发生变化 , 海洋生物大量迁徙 , 比如科学家们已经发现帝王蟹开始向着南极海域移动了 。 这种变化 , 必然会对原有的海洋生物格局造成极大的影响 , 势必要引起我们的注意 。
结语
海洋是生命最初的摇篮 , 时至今日也是地球整体自然环境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 我们的大气层必须要通过海洋来进行水循环 , 没有大气我们的生命显然也是没有办法繁衍生息下去的 。
人类也需要海洋为我们提供大量的资源 , 我们自古以来的文明发展就离不开海洋的帮助 。 试想要是没有开辟海上的新航路 , 那么来自于美洲的玉米、土豆、番茄等作物都无法推广开来 , 人类的数量如今还会这么多 , 生产力还会这么发达吗?
对于生活在这个地球上的每一个人来说 , 保护海洋环境都是我们应尽的责任 。 即使没有住在海边 , 我们也可以通过少用塑料制品、减少出行的碳排放等方式来保护我们的海洋环境 。
推荐阅读
- 英国女子遭遇网络骗子,对方假冒其孩子要求打钱,智斗骗子终取胜
- 一次性能吞下几十个人,堪比霸王龙,恐怖的海洋生物你知道多少?
- 全球变暖,是否对海洋生物的打打击最为严重?
- 南非发现一条丝带状透明的海洋生物,还和水母互动,应是幼年鳗鱼
- 每年被吃掉3亿吨,南极磷虾会被吃完吗?动物学家称为地球BUG
- 不是37℃!多位科学家确认,人类的体温正在下降,原因是什么?
- “星链”对星空的破坏有多严重?天文学家细数其罪
- 科学家揭示宇宙星系的“浪漫”进化史
- 两种基本力的结合(上):电弱力的基础知识
- 卫星发现异象,一块“新陆地”正逼近中国,面积相当于3个日本